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有时不是他们走向我们(乡村走向城市),而是我们走向他们(城市回到农村——回归自然)。当我们走向他们的时候,改变他们命运的,也许就是我们看待他们和...
400多年前,在四川宜宾发生了一场惨烈的战争。这场战争之后,僰人,这个曾经长期生存于中国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神秘地消失了。如今,唯有留在山崖上的悬棺依稀中诉说着曾经的辉...
在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城广允佛寺里摆放着一只佤族木鼓,鼓身比一个健壮男人的身体还要长,是用三个成年男子才能环抱的红毛树干做成,外形如同一只独木舟。鼓身是用刀...
中原与边疆之间的冲突自宋元开始,激荡在明清一代,仅仅几百年时间,却在这片山水之间刻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记。从军事的屯戍据点,然后到古州厅、清江厅的设置,再到今天榕江县...
这里地处四川盆地向西北高原的过渡带,群山巍峨,云蒸霞蔚;高山上的草原,绿草如茵,野花烂漫……与自然风光相辉映的是这里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这里是少数民族羌族的居住地...
我刊曾在1999年第7期报道过以洞穴为家的穴居部落,在我国还有许多类似的完全依自然环境筑居生息的现象。本期报道的是一个以岩为家、繁衍生息了近4个世纪的神奇部落;这也是中国...
公馆在民国时期专指达官显贵的府邸,今天,在曾作过国民政府首都的南京、陪都重庆,都还遗存着大量公馆。但我们惊异地发现,在四川省成都市郊有个默默无闻的小镇,这个城镇面...
本刊曾报道过·(1999年7期)、岩居(2003年2期)等在特殊自然环境下人类的栖息方式。在云南东南部深山中,有一个奇特的坑居小村落,几百年来它与外界惟一的通途是一个幽长不见天...
在都柳江上的一艘船上,一些巨洞村寨里的青年男女在为游客演唱极为悠美的侗族大歌。她们低沉而悠扬的歌声穿越、回荡在江面上,可以久久不去。摄影/李雪梅 在岜沙,两位少女要...
中国人对家无比眷恋,离家万里也要落叶归根;中国人对家人无比依恋,既亲亲又尊亲,家文化浸透了中国人的生活形态。其中的根源远及上古时代,又在家族与其制度的演化中,遭遇...
长鼓,不仅是乐器,更是祭祀和节日中不可或缺的礼器,是瑶民的圣物和灵魂。依山而建的吊楼好像是悬挂在山间的花轿,年轻的姑娘们在其中静待小伙来“爬楼”。花蓝瑶、山子瑶、...
布朗族的民房结构大致有两种形式:土木结构式的房屋和‘干栏式’的竹楼。 茶是大自然馈赠勤劳善良的布朗族的珍品。在布朗人的生活中时时事事离不开茶。 布朗族的男孩与女孩到了...
简介: 袁蓉荪,四川成都人,四川教育学院美术系毕业,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签约摄影师。 袁蓉荪 曾获“富士胶卷杯”全国摄影百佳...
七八百年前,一支党项人的部落流落至陈塘沟,发展成为中国夏尔巴人的主要聚居区。在沟里,你可以看到张弓射箭的老年猎人、挥刀砍柴的中年樵夫、身负重物的少年背夫。本文作者...
中国东北的鄂温克族、赫哲族和鄂伦春族曾创造了生龙活虎的驯鹿文化、鱼文化和狩猎文化,而早在数年前,“最后的驯鹿部落”、“远去的鱼皮部落”、“走出森林的山神”已经成为...
徐晋燕简介: 徐晋燕,1955年生于北京。1964年随父母迁居云南,并在这里完成学业。1977年,徐晋燕进入云南新闻图片社工作。但是,正式拿起照相机,还是1977年到云南大学学习新闻专...
佤族早已进入一夫一妻制个体家庭,实行父子联名制,严禁民族内婚。 砍牛尾巴和猎头祭谷是佤族最神圣的祭祀。 佤族通常会把所有野生动物的头挂起来,因为那被视为一种财富。 佤...
畲族的衣裳崇尚青色和蓝色,多由自织的麻布制成,男子祭祖时则要穿红色的长衫礼服。凤凰冠,又叫凤冠,是畲族女子最富特色的头饰,体现着畲族女子对始祖三公主的纪念和对凤凰...
简介: 孙静文,《中国国家地理》签约摄影师。1957年6月生于沈阳市,1983年到1990年,从事武术教研工作,曾任东北大学和中国医科大学武术教练,出版过武术专著。 孙静文 2005年5月孙...
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的迭部县有一块山间盆地,这里农业、林业及牧业多种生产方式并存,造就了一个自给自足的生活空间,宛如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在当地人眼中,这里是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