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睿智看水族
http://www.newdu.com 2024/11/22 08:11:11 未知 newdu 参加讨论
水族认定时间1953年 地点/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 吴贵飙,水族,1963年出生于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1986年中央民族学院历史系(今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国史专业毕业;2006年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社会学专业在职研究生班毕业。研究少数民族图书馆学、少数民族文献学、少数民族历史学、水族历史文化等。现任中国民族图书馆馆长,副研究馆员。 水书是水族人的百科全书 水族是为数不多的既有民族语言,又有民族文字的少数民族之一。水书是水族文献的总称,每一册水书都有书名。根据水书的发展与演变,其字体可分为古体、今体、异体三种,其字形结构大致分为数目和干支字、象形字、形声字、会意字四种。关于水书的悠久历史,著名社会学家岺家梧教授在著作《水书与水家来源》中说:“水家古文字创制之时代极为古远,可上溯到殷商时代,并与甲骨文、金文有渊源关系。” 现存800余字(含异体字)的水文像汉字早期的甲骨文一样,以象形字、形声字、会意字居多,几乎都停留在类似的甲骨文、金文等原始文字阶段。水书没有统一的刻版,均系抄写才得以传袭。这是2009年7月7日,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水族同胞聚集扬拱乡欢度千年霞节时,水书先生正在仔细翻阅古老神秘的水书。摄影/秦刚 水书的分类较为复杂。就其吉凶而言,可分吉祥和凶祸两类;就其使用范围而言,分为普通水书和秘密使用的水书;按形式划分,有朗读本、阅览本、通常本、时象本、方位本、星宿本等。水书直接或间接地记录了水族先民关于天文历法、生产、防卫、营造、婚丧、生育、祭祀、出行等诸多方面的经验和认识。据考证,水书在宋代就已盛行于水族民间,至今仍在水族人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以婚嫁、丧葬和营造方面应用最广。如嫁娶,从问亲、婚配双方生辰八字生克、定亲、开亲到新婚出阁、入新房、回门,无不依据水书的规定行事。水族人平时裁寿衣、装棺木、修圈门、搭鸡笼、挖厕所、补高寿、背幼婴回娘家等等,也都要依照水书的规定择吉避凶。水书保存了大量的水族天文、历法、气象和宗教资料,对于研究水族的语言文字、社会历史、哲学思想、天文历法、气象、文学艺术、宗教信仰等均具有重大价值,堪称一种独特的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水族“水书习俗”于2006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使面临失传的水书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这张形式漂亮的图是十二方位吉凶图。摄影/苑帅 她们的想象力在马尾绣上驰骋 2007年2月4日,中国荔波万亩梅花报春节上,水族妇女在展示水族特有的马尾绣。所谓马尾绣,是将白色马尾缠绕上白丝线,再加上其他颜色的丝线,几种线合在一起绣成各种图案,然后拼镶到布料上。水族女性对自然界中的各种事物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她们将自然万物和民俗事象经过想象加工后,反映在绣品上,花鸟虫鱼造型别致,颇富民族韵味和艺术效果。马尾绣上往往缀有铜饰,因为水族人认为铜能驱邪避凶。马尾绣主要流传分布在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境内的三洞、中和、廷牌、塘州、水龙等乡镇的水族村寨。摄影/秦刚 马尾绣工艺主要用于制作背儿带,水语称为“歹结”。马尾绣背儿带主要包括三部分:上半部为主体图案,由20多块大小不同的绣片组成,周围边框是在彩色缎料底子上用大红或墨绿色丝线绣出几何图案;上部两侧为背带首,下半部为背带尾,均有精美的图案与主体部位呼应,是通体绣花的完美艺术品。制作这样一件“歹结”,需要52道工序、一年左右时间。水族中老年妇女制作“歹结”尾花,一般不用剪纸底样,直接在红色或蓝色缎料上用预制好的马尾绣线盘绣,并综合运用结绣、平针、乱针,手法灵活自如,图案美观耐看。 水族服饰的色彩寓意与年龄相关 水族服饰是记载和反映水族文化特有风貌及丰富内涵的载体,是水族历史发展的艺术结晶,综合展示水族人的审美观念。水族女子穿青、黑、蓝色圆领立襟宽袖短衣,下着长裤,结布围腰,脚穿绣青布鞋;男子穿大襟无领蓝、青色短布衫,下着长裤;老年人穿青布长衫,用青布包头。可见,水族服饰的色彩寓意与年龄有关:黑色和青色寓意庄重、成熟、理智,适用于中老年人;蓝色是幸福色,水族的青年男女着装多以深蓝色、蓝色、淡蓝色为主,令人想起远山、水面、万里晴空等自然美景;绿色是大自然色,水族的少年儿童多穿以绿色为主色调的服装,寓意春天和希望。 水族女子在婚前喜穿浅蓝、绿色或灰色的便服长衫,上衣多为绸缎。现在她们的衣身衣袖都比过去窄了些,并胸佩绣花长围裙,头包青、白色的布制长条巾,素雅文静。已婚女子的袖口、环肩、裤脚口,都镶一道蓝杆花边。水族女子喜欢将长发盘于头顶,从右侧插梳子固定。有的女子在头巾外又横扎白巾,有的直接用花格方头巾包头。 她们最爱的是马 水族人喜爱赛马,因此很多人养马、爱马。马是水族人拉车、驮运货物的帮手,也是代步工具。在水族祭祀活动中,开“大控”是规模大、耗时长、耗资巨大的丧葬仪式,死者若是男子,必须用马当祭品。这些习俗在当下的水族依旧传承。水族地区流行马尾绣,这跟水族人养马数量多,可以剪下马尾上的毛出售有关。这张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水族女子骑马的照片拍摄于1959年。摄影/王复遵 水族人都参加了农业合作社 1956年贵州荔波的水族人都参加了农业合作社,这年的早稻获得丰收,他们正在集体收割稻子。一对水族好姐妹正准备比赛谁割得快。摄影/王培畴 稻草制造人造棉 1956年6月,贵州荔波的水族人成立了人造棉厂,利用树皮、稻草、麻皮等制造棉花,两个月内生产出4000多斤人造棉花。这是工人们正在河边漂洗棉花。摄影/王培畴 15天摘掉“文盲帽” 水族汉文音译的名称最早出现在明朝文献中,邝露《赤雅》中记载“水亦僚类”。清朝中叶之后称为“水家苗”、“水家”,民国时期称为“水家”。1953年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后,经过识别,全国共确认了38个少数民族,其中包括水家族。那时沿用的是清朝、民国的名称。1956年9月11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三十七次会议通过了“撤销三都县,设置三都水家族自治县”的决定。同年11月,三都成立自治县筹备委员会,召开筹备会议。会议决议由于其他民族称水族人为“水家崽”,伤害了水族人的感情,请求国务院把“水家族”更名为“水族”。同年12月21日,国务院批准将“三都水家族自治县”更名为“三都水族自治县”,水族的族名从此确定。水族虽然有水书,但水族人解放前文盲较多,1956年贵州荔波成立了扫盲班,张米等水族女子用15天学习认字,摘掉了“文盲帽”。摄影/王培畴 15天摘掉“文盲帽” 水族汉文音译的名称最早出现在明朝文献中,邝露《赤雅》中记载“水亦僚类”。清朝中叶之后称为“水家苗”、“水家”,民国时期称为“水家”。1953年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后,经过识别,全国共确认了38个少数民族,其中包括水家族。那时沿用的是清朝、民国的名称。1956年9月11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三十七次会议通过了“撤销三都县,设置三都水家族自治县”的决定。同年11月,三都成立自治县筹备委员会,召开筹备会议。会议决议由于其他民族称水族人为“水家崽”,伤害了水族人的感情,请求国务院把“水家族”更名为“水族”。同年12月21日,国务院批准将“三都水家族自治县”更名为“三都水族自治县”,水族的族名从此确定。水族虽然有水书,但水族人解放前文盲较多,1956年贵州荔波成立了扫盲班,张米等水族女子用15天学习认字,摘掉了“文盲帽”。摄影/王培畴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贵州台江苗族独木龙舟节
- 下一篇:宁都中村傩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