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网-风景名胜网-旅游攻略-日韩邮轮游-自助游攻略-旅游景点推荐移动版

首页 > 中国景观 > 名录 >

寻找活化石——浙江瑞安木活字印刷


    
    
    
    
    
    
    
    
    
    
    

寻找活字印刷的活化石

【导读】
    活字印刷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中关于“布衣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的记载,是小学课本中就有,大家耳熟能详的内容。但是随着高科技的发展,活字印刷术似乎在一夜之间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了,或者被静静地安放在博物馆里,成为历史的痕迹。直到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上,“活字印刷术”的大型表演让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穿越时空重现于世人眼前,令全世界叹为观止。于是,大家的目光开始了寻找,最终在浙江省瑞安市的西部、飞云江南岸一个静谧的山村——平阳坑镇东源村里,人们发现了这种活字印刷术还活在民间,而且使用的是最古老的木活字印刷技术。如今,以东源村为主的“中国木活字印刷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2010年“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北上探秘
    听说瑞安市的东源村还有活字印刷的活化石存在,大家都觉得很有意思。于是在一个周末的上午,我们从福州出发,开始了寻找活字印刷的故事。车辆沿着沈海高速一路向北,途经宁德的霞浦、福鼎,越过分水关进入浙江省境内,穿过苍南、平阳后,到达瑞安的飞云出口,再向西拐上了省道56线,车行又驶了40多分钟,经过仙降、江溪、马屿三镇后终于到达了平阳坑镇。在路边我们看到了“中国木活字印刷文化村---东源”大指示牌,顺着路牌的指点继续前进,我们远远望见了东源村。
    
    我们联系上了东源木活字印刷协会57岁的会长王海秋老人。在王会长的带领下,我们进入了令人向往神秘古村。初入村子,就看到有位老人在村子的文化活动中心内正一刀一刀精心地刻着字。
    王会长介绍瑞安东源村的木活字印刷源自北宋年间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传承古法,字模用的是木头,依靠一套口诀,口耳相传,延续至今有8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已知唯一保留下来且仍在使用的木活字印刷技艺。
    
    活字印刷
    如今瑞安的全套木活字印刷技艺,和元朝农学家王祯《农书》中的记载不差分毫。据当地《太原郡王氏宗谱》记载,王氏先祖原居于河南,五代末,王潮、王审知兄弟相继迁居福建,后有一支迁居福建安溪县。元初,隐居在福建省安溪县长泰里的王法懋开始编修宗谱,并以木活字印刷宗谱。从此王氏的“梓辑”(印刷编修)之艺问世。明正德(1506—1521)年间,王法懋一支后裔王思勋五兄弟从福建安溪迁徙到浙江平阳翔源。清乾隆元年(1736),王思勋第四代孙王应忠率子孙由平阳翔源迁入瑞安东源,由此在东源村“落地生根”,并历代相承。
    开明的王家谱师把自己的木活字印刷编印宗谱的技艺传授给同村的亲友,甚至外县的求学者。就这样,吴、潘、张等姓居民也学会了“梓辑”之术。目前,在东源村周边还有11个人懂得木活字印刷的整套运作。得知东源的活字印刷与福建有如此的渊源,我们作为远道而来的福建人也不禁感到骄傲。
    
    工序再现
    到东源,就是想现场看看有没真正的活字印刷。我们冒出这个想法后,王海秋会长笑着说不急不急,先去看看展示馆。在村内走了不到百米,一座两头飞角高翘的门楼出现在我们眼前,走近一看,牌匾上金色的鎏金大字“中国木活字印刷文化村展示馆”,展示馆是由政府将谱师王超辉、王士生等人居住的木结构院落买下后改建而成的。
    
    中国木活字印刷文化村展示馆
    院门口的围墙上爬满了绿色的藤蔓植物,这是一座一千多平方米的木质建筑的四合院,踏入院门,院广场用大小不一的鹅卵石铺就而成,青草从鹅卵石的缝隙间顽强地长出来,质感很好,就像一颗颗木活字镶嵌在大地上。院门正对面的大厅高挂着“国粹菁华”的牌匾,牌匾下是活字印刷的鼻祖毕昇的蜡像;门的左侧两间厢房,一间是雕版印刷展示厅,另一间是活字印刷展示厅;右侧两间厢房,一间是木活字作坊,另一间是操作室。
    
    通过展示牌的介绍,我们了解了木活字印刷的流程:采访(开丁)、誊清(理稿)、排版、校对、刷印、打圈、划支、填字、分谱、草订、切谱、装线、封面、装订等15道工序,以及制字模、写字、刻字等基础工作。在作坊里,还存放了从民间收集了两套印刷磨具和许多线装木活字印刷的家谱、书籍,充实展品内容。当我们看到摆列整齐的一个个古色古香的老宋体字模,闻到用宣纸印成族谱上飘着淡淡的墨香,时光仿佛一刹那间倒流八百年,这不是国人自小耳熟能详的中国四大发明之一——活字印刷术活生生存在的明证么?
    
    写字
    
    刻字模
    
    捡字
    
    校对
    在操作室,王海秋会长亲自为我们演示了写字和刻字的过程。他拿起几个上好的棠梨木字块,固定在一块模板上,然后静心运气数在上面写字(字形相反),老宋体字横细竖粗,字形方方正正,古朴典雅。写好字后,他再右手拿起一把刻刀,左手食指顶住刀把的下半部分,沿着老宋体字的边缘刻入,力道精准均匀。大约十多分钟,在木屑飞舞中,一个木活字就刻成了。在印刷台边,王会长将一块刻着花纹的乌黑木板放正,只见他用一把短刷蘸上墨汁,在刻板上反复刷涂,然后将一张红纸覆盖在上面,接着用另一张棕制的刷子在纸面上不停地轻轻来回扫动,直到纸背微微渗透出些墨印来,再轻轻地揭开红纸,一张祝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松鹤延年图案的红色祝福字符就印好了。因为印这种祝福的字符是用雕版的,我们还想看看用木活字印刷的过程。他说,因为这里是展示馆,没有做具体做活字印刷产品。正好他在外地帮一个家族印刷族谱,正是用活字印刷,可以跟他到另一个地方去看整个制作过程。
    
    印刷工具
    
    印刷
    
    初稿
    族谱传承
    王海秋会长带我们又驱车40多公里,到了苍南县龙港镇郭宕村,这里郭氏家族请他帮忙制作活字印刷的族谱。在郭氏宗祠内,我们看到了一个个浅浅四方木盒装着的木活字,整齐地摆在几张桌面上,这些几百年传下来的老宋体字模,经墨汁的长久浸润,如远古的精灵一样乌黑发亮。会长找出已经排版好正要印刷的活字版,给我们进行了现场操作。只见他用一把粗棕刷轻轻地蘸上墨汁,先在边上一块空白木板上刷了几下,使刷子上的墨量适中,然后再在印板上反复刷涂,等印版吃墨均匀后,轻轻用手指捏住白色宣纸的左右下角,对准印版四角放下,用另一张棕片卷成的刷子然后由外及里上刷按,直至版框内正文凸起的字体吃墨均匀,慢慢地揭起宣纸后,一张清秀的木活字印刷品就展现在我们面前了。看到古老的活字印刷出全新的族谱内页,我们不禁惊呼鼓掌了起来。
    
    老人边带着我们参观已经印好的半成品,边说起了东源木活字印刷术之所以能800多年不间断地传承下来,是和民间的修谱之风密切相关。以孝为本的儒家思想,深深扎根在浙南民间,宗族每隔20至30年就要续谱一次,成为当地风俗。即使在文化大革命那样恶劣的环境中,当地的修家谱、续家谱之风依旧存在。正是这样根深蒂固的民俗文化使活字印刷术的传承人和技艺得以保存至今。
    
    雕版印刷
    中国有句古话:盛世修史,明时修志。的确,修谱是中国人千百年来不变的传统。由于这些年经济飞速发展,社会稳定,人们的手头越来越宽裕,寻根问祖的愿望就会越来越强烈,民间出现了一股修谱热,许多家族重修、重续家谱,认祖归宗。现在,王海秋会长和村里懂木活字印刷的村民每年都要外出编撰族谱,从几千口的小宗族到人口过万的大宗族,亦远赴河北、广东甚至香港等地。“最近几年,温州本地一些姓氏也开始热衷于修族谱,目前就这些业务够我们做的了。”王海秋说,如今他已开始教自己的两个儿子学此艺了。他说,“现在翻看300年前我们东源先人修好的宗谱,上好的宣纸、不褪色的字眼,完好如初,沿用老祖宗的技艺,我们也至少可以保证修好的宗谱300年不坏。”我突然冒出个问题,是民俗保护了文化,还是文化保护了民俗?其实,只有民俗和文化的共同繁荣发展,才使得四大文明古国中唯有中华文明能够一脉相承千年不间断,中国人还能够看懂自己四千年前的文字。
    
    雕版印刷
    保护发展
    中国人保持了修谱的传统,在客观上不仅提供了多学科研究的文献,还为活字印刷术提供了最好的文化生态环境。也许在东源的活字印刷术没有被发现以前,那些手艺人只是将它作为谋生的手段,而今时代的发展,与木质老宋体相比,铅字字模成本更低更耐用,电脑排版也远比手工拣字排版来得快捷,在这个讲究经济效益和速度的年代,即使东源村仍有修谱生意,木活字的生存空间也已日益逼仄,这项文化遗产的传承前景令人堪忧。我们不得不关注活字印刷术得以保存的人文环境。
    好在政府开始重视对木活字印刷术的保护和发展,2007年以来,瑞安木活字印刷技术先后被认定为县、市、省、和国家四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2010年,以瑞安东源木活字印刷术为载体的“中国活字印刷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且,为了将仅剩的11位传承人的手艺活延续下去,木活字印刷走进了校园,在瑞安开元职业高级中学成立了木活字印刷传承基地,开办两个班级,由印刷术传承人前去授课,招收学生300余人。
    
    另外,就是鼓励现有50岁以上的手艺传承人带徒传艺。瑞安市每两年举办一期活字印刷培训班,选择20至40岁的正从事活字印刷的工匠,培养他们木活字书写和手工雕刻技术,古籍排版技巧和古籍文化知识。对现有传承人每年也将得到津贴补助。瑞安活字印刷术是在修谱的背景下保存的,也希望民间继续有这样的习俗、信仰不使这种传统文化中断。如果对民间信仰多一份关心、宽容,活字印刷术就可以得到有效的保护。
    
    在与王会长聊的过程中,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已是下午的5点了,我们却还意犹未尽。因为还要归程,所以不得不与老人告别。在路边分手后,车辆向前越行越远,回头后望人影越来越小,只见他仍在路边和我们挥手。我们衷心希望老人身体健康,希望活字印刷术能保护和发展得更好些,让我们的子孙后代还能继续看到活字印刷的魅力和生命力。否则也许有一天,我们只能在历史博物馆才能看到这凝结着祖先智慧的文化瑰宝了。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