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眼、薄唇、高鼻, 头顶肉髻覆盖着波浪式卷发,身着罗马长袍,活脱脱一个欧亚混血儿,这就是佛像最初的起源,融合希腊、罗马的风格和东方印度的创造,犍陀罗佛像就是以这样神奇的魅力静静地向世人展示,默默地俯瞰着自己最初的家园。 斯瓦特山谷中一处石头上刻画着佛塔和佛像,历经千年的风雨,仍然依稀可辩。 初次耳闻犍陀罗,是在巴基斯坦大使馆的一次午宴上。“简单点说,犍陀罗就是长着阿波罗容貌的佛像或菩萨!”北京大学东语系的唐孟生教授如是说。竟然还有貌似阿波罗神的佛像吗?这其中是怎样的渊源啊?唐老师的一句话勾起了我对犍陀罗的极大兴趣,也揭开了我的巴基斯坦犍陀罗之旅的帷幕。 废墟中的佛学院 2005年4月的一天,我们的汽车行驶在巴基斯坦的中北部平原上,在一片绿野之中前往我们犍陀罗之旅的第一站——犍陀罗重要的遗址城市塔克西拉。犍陀罗是古印度十六列国之一,本部在今巴基斯坦北部印度河与喀布尔河交汇处的白沙瓦谷地。印度河以东的塔克西拉曾作为犍陀罗的首府,可以说是犍陀罗艺术的摇篮。白沙瓦谷地北边的斯瓦特河谷、西边阿富汗喀布尔河流域的哈达、贝格拉姆等地,也往往被划归犍陀罗艺术流派的范围。 犍陀罗是印度次大陆的西北门户,外族入侵的必经之地,丝绸之路的中转站,印度与中亚、西亚和地中海世界联系的枢纽,东西方文明交通的十字路口。这种特殊重要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在犍陀罗的历史舞台上,印度统治者与外族入侵者像走马灯一样轮番登场,演出了异彩纷呈的历史戏剧。印度文化与波斯、希腊、罗马等外来文化,像蜂蜜、牛奶和葡萄酒一样水乳交融,酿成了奇香四溢的甘露,诞生了东西方文化联姻混血的宁馨儿——犍陀罗艺术。 约公元前470-前456年在奥林匹亚宙斯神庙出土的阿波罗头像。 后期犍陀罗的艺术中心哈达(今阿富汗贾拉拉巴德)出土的佛陀头像,被称为“东方的阿波罗”。希腊的阿波罗头像脸型的刻画手法可以说是希腊艺术发展过程中的“典范”椭圆形的脸,“希腊式”的直鼻梁,平额,端正的弧形眉,发髻是有组织的轻波纹样,面部刻画注意匀称。而哈达的这尊佛陀头像更富于古典主义的高贵、单纯、静穆的气质,代表着向希腊古典传统的回归:细眉深目,高鼻薄唇,轮廓线条极其自然、匀称而柔美。 塔克西拉这座在古代热闹的都市如今已是荒草萋萋,我们只能在荒野之中凭吊当年佛教艺术的楚楚风韵了。正午时分,阳光开始狂野地倾洒,顶着炎炎烈日我们来到了皎莲寺——塔克西拉最著名的佛学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