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世界遗产都江堰的精神家园,二王庙的命运牵扯着国人的心。然而它的实际破坏情况究竟如何?和都江堰之间有何深层联系?其修复工作又将如何进行?却人言人殊。为此记者采访了修复工作组的专家,试图透过修复所面临的问题,揭示其历史价值,加深我们对东方古建遗产的认识。 从二王庙制高点俯瞰,都江堰渠首工程尽收眼底, 二者“唇齿相依”。 摄影/周剑生 补心者说 汶川大地震后第六日,四川省文物局在呈给国家文物局的第二次报告中称:“文化遗产损失十分惨重,难以言表,仅以在世界遗产地都江堰为例,该遗产地的二王庙古建筑群已全部倒塌,成为废墟,现仍有无数游客被掩埋。” 在后续的报告中,这一损失被进一步细化为:“片区山体滑坡,秦堰楼下沉,戏楼、厢房、52级梯步、照壁、三官殿、观澜亭等建筑和围墙全部垮塌。” 吕舟,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文物古建修复和遗产保护专家。地震发生后,他随国家文物局调研团赴四川灾区进行了调研,回来后对记者说,二王庙破坏“很严重”,需要做严格的“整体评估”。这位古建专家,还用了这样一个成语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来表达他面对震毁古建筑时的心情,以及他对二王庙修复工作重要性的理解。 二王庙和都江堰水利工程之间属于“唇齿相依”的关系。这不仅因为两者在地理位置上紧邻:二王庙就守护在都江堰的第一道分流口“大鱼嘴”东侧的玉垒山山坡上,与都江堰隔水相望;而且还因为它是纪念都江堰的最初缔造者李冰父子的最重要场所。在二王庙现址上,最初建的是祭祀古蜀王杜宇的“望帝祠”,南北朝时期改为祭祀李冰。北宋开元年间,赵匡胤封李冰为王,赐号“崇德祠”并大规模重建。至元朝,又对李冰和他儿子二郎双双加封为王,这“二王庙”的称号便开始沿袭下来。从此,蜀人敬李冰如神明。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