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陕北有一个游牧民族匈奴的国都——统万城被废弃在沙漠中。游牧民族不是“逐水草而居”吗?怎么建起了都城?统万城当初就建造在沙漠中吗?如果不是,这里怎么变成了沙漠?这些埋藏在沙漠中的疑问吸引着每一个来访者。 没有人告诉我,统万城遗址到了,但越过一座座沙丘,一丛丛红柳,远远地我已经看到:夕阳下,一座古城废墟的角楼虽已残破不全,但仍然高达数十米,像一座巍峨的白色宫殿昂然挺立。 站到遗址的高处北望:毛乌素沙漠并非一片沙海,而是有如由沙丘与灌丛组成的黄绿相间的地毯,一直铺展到远方暮霭沉沉的地平线上;沙漠中的落日,在沙丘和灌丛的衬托下,不仅十分巨大,而且艳红如血。我想起了一位诗人形容大海的落日“有如英雄的慨叹”,但觉得他说的仿佛就是我眼前的落日。向南眺望:无定河边黄沙逼水,白杨成带。这就是边塞诗“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中的无定河吗? 内城的规模 统万城遗址西北角的城墙和角楼残存的墩台,在经历了一千五百年的风雨侵蚀后,依然清晰可辨,历历在目。这仅是统万城的内城,从这幅图片可以看出统万城的规模之大。由于近年来植树和退耕还林,使这一带的植被有所恢复,几十年前,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等来到这里时,这里还是一望无际的沙漠和波浪起伏的沙丘。 是的,这里是无定河的上游(当地人称这段河为红柳河)。我现在是在陕西与内蒙古交界处的陕西靖边县的红墩界镇的沙漠中。历史上南北朝时期匈奴人赫连勃勃所建的大夏国的国都——统万城的遗址就在眼前。 想不到这座古城的遗址,在经历了一千五百多年(公元418年所建)的风蚀雨淋和人为毁损后,残存的部分还能有这样的规模,这样的体量。没来之前,我想象:遗址大概是几处被风沙掩埋得若隐若现的残垣断壁;一两处被考古学家挖出的土台。在我的经验中,许多古城遗址,很有学术价值,却没有观赏价值。当我决定来这座据说被埋没在沙漠中的古城时,我对探究这座古城被废弃的缘由以及与环境的关系很感兴趣,但对获得美的享受并未抱有多大奢望。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