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农历四月初,生活在内蒙古达里湖里的瓦氏雅罗鱼开始集群洄游产卵,密集的鱼群会拥堵河道,造成水流不畅。当地人说,手脚轻盈的人可以踩鱼背过河而不致落入水中。捕鱼的水鸟们兴奋异常,沿河道盘旋徘徊,享用这每年一次的鱼宴。 每年春秋两季集群而来的大天鹅几乎成了达里湖的标志景观。达来诺尔自然保护区优良的自然条件、少受人为干扰的纯净空间使这里成为野生动物的天堂。湛蓝的湖泊、绿茵的湿地、荒黄的草原、殷红的碱蓬滩……在达来诺尔色彩斑斓的大草原上,感受强劲的大风、倾听各种鸟类的交谈,让人能体味到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愉悦。 贡格尔河缓缓流淌的河水突然变得喧嚣起来,天空晴朗依旧,水面却骤然泛起细密杂乱的波纹,仿佛有一场无形的暴雨落在河上。沿河等待了许久的水鸟们一下子兴奋起来,灰背的银鸥尖叫着飞上空中一两米,一猛子扎入水中,不多时口里衔着一条鱼飞出河湾,去寻找安静的地方享用美餐。黑色的鸬鹚也扯着哑嗓,招呼着同伴一起潜入水里,等它们再次出现在水面上时,脖颈下方的嗉囊里已经装了不少鱼,足够它们消化好几个小时的了。 我与摄影师张书清坐在吉普车里用望远镜观察捕鱼的鸟类,只要不下车,大多数鸟能容忍我们走到离它们四五十米远的地方。记不清这是第几次来达来诺尔自然保护区了,以前来这里为了看捕冬鱼、春秋季在此地休憩的候鸟以及这里最典型的草原沙地生态系统等等,这次是专门了为追踪达里湖春季洄游产卵的瓦氏雅罗鱼。 5月初的北京已经春光明媚,而此时的内蒙古草原还是荒黄一片。除了北方地平线附近隐约露出的台地轮廓外,大草原如水面一般平坦,几公里外的孑然独立的一棵小树就成了路标。没有任何障碍,大风在草原自由驰骋,把吉普车顶吹得呼呼作响,当地人说“我们这里风不多,一年只刮两次——只不过一次要刮6个月。” 捕鱼的银鸥幼鸟 这个河湾里似乎是银鸥的“幼儿园”,去年出生的银鸥雏鸟聚集在这里练习捕鱼。 成年银鸥背上的羽毛是银灰色的,嘴是黄色的,1岁的小银鸥虽然体形与成年鸟差不太多,但背上长满褐色的羽毛,嘴是黑色,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变黄。当鱼群游来时雏鸟们纷纷扎入水中,虽然它们捕鱼的成功率很低,但这种练习对它们以后的生活非常重要。 为鱼北上1千里 我们从北京出发,北上近500公里,来到内蒙古赤峰市的达里湖。贡格尔河是汇入达里湖的4条河中最大的一条,在贡格尔河畔的捕鱼点,我们受到渔场工人的热情招待。渔场工人在河里设下网阵,捕捞产完卵的瓦氏雅罗鱼,他们称为“捕回头鱼”。当地人把瓦氏雅罗鱼称为华子鱼,这种在达里湖生长的野生鱼类是达里渔场的重要捕捞对象——人类和来此地觅食的鸟类一起分享这种味道鲜美的鱼。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