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连屿所在的巨大礁盘划过蔚蓝的大海,像是一尾正逶迤前行的美人鱼,更像是一艘破浪前行的舰船。7个小岛,如同船上7个奋力划行的水手,在平整的大海上划出一阵阵浪花。这个舰船般的巨大礁盘为风浪提供撞击的平衡点,并让珊瑚在此停驻,迎着风浪生长,最终撞击出它们的杰作:岛屿和沙洲。七连屿上的7个小岛或为岛屿,或为沙洲,都是风浪——甚至是强烈的风暴与珊瑚撞击的产物。在东北风盛行的冬季,可形成高达6—9米的滔天巨浪,遗憾的是,那时南海上空不便飞行。但是这张拍摄自最为“风平浪静”时节的照片,仍然为我们呈现了海上风浪。 为何中国的版图轮廓线上“凹多凸少”? 由于职业的关系,我常与地图打交道,在看地图的时候,我的目光经常停留在中国与外国的国界线上。我发现一个现象:由国界线所画出的中国版图的轮廓“凹多凸少”,即,国界线经常向国内部分凹陷。 最大的“凹”出现在中蒙边界上。中国原来的陆地版图像一片圆树叶,自从外蒙古被苏联策划“独立”出去后,陆地版图的形状就从树叶状变成了“公鸡”状,公鸡的背部,即外蒙古所在地,成了中国版图上最大的“凹”。 另一处地图上看不出来的大“凹”,由麦克马洪线形成,在西藏东南部,那里有一块面积相当于浙江省一样大的土地,却由印度实际控制。 还有一处中“凹”,出现在中缅边界上。上世纪40年代著名作家艾芜曾写过一本散文集《南行记》,书中所描写的克钦山中的人,那时大都是中国人,但是为了中缅之间的情谊,这个地区已于上世纪50年代划归缅甸。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