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南麓和塔克拉玛干沙漠边沿的绿洲,是维吾尔族的主要聚居区。这一带地广人稀,可以盖大房子,住宅的形式也多种多样。最有代表性的维吾尔民居是阿以旺,来自维语的音译,意...
一眼望去,泉州城里红色的砖,红色的瓦,十分醒目,每一个村落都是红红火火的。和中国民居经常使用青砖青瓦,以显示清雅不同,泉州一带的民居多使用红砖。因为当地黏土中三氧...
丽江古城没有城墙合围,自成体系。据说,过去纳西族没有姓氏,明朝初年,朱元璋“赐木姓”于当地土司。当地最大的官姓木,建城墙就好比一个框,框木成“困”,非常不吉利。当...
在被著名社会学家、民族学家费孝通称为“藏彝走廊”的六江区域,曾经遍布着的藏、羌、傈僳、普米、彝、纳西等民族的共同选择:木楞房。这种冬暖夏凉,且因其独特的结构而具有...
虽然瓦砾还未从视野中完全清理,但是重建已不能再等待。当5·12汶川大地震过去一个多月的时候,我们也应该从巨大的悲情中苏醒,理性思考瓦砾的新生。怎样才能为失去家园的人真...
“山丹丹红来山丹丹艳,小米饭香来土窑洞暖……”流传在黄土高原上的民歌,也不忘夸夸自家的窑洞。大约四千年前,我们的祖先们就发现黄土高原气候干燥,土质又粘又硬,不易塌...
皖南事变”的发生地安徽皖南泾县,是因泾水以为名,这里星罗棋布的徽派民居建筑群,其中为数最多的是明清时代的古民居。在县城南榔桥镇的黄田村,有四十余座古宅十分有特色,...
世界上有很多民居和建筑群并不是从平地建立起来的,而是依附特殊地形和地貌,全靠人力掏凿修整而成。比如国内的黄土高原窑洞,以及修筑在峡谷和喀斯特地貌上的土耳其卡帕多西...
去西班牙的人,都愿到首都马德里、商港之城巴塞罗那和闻名南方的古都塞维利亚看看,其实,在这个古老王国的北方,还有一座历史悠久、风格独特的城市,这就是大西洋畔的毕尔巴...
王家大院位于山西省中部灵石县静升镇,这里西临汾河,东接绵山,南北为黄土丘陵,中间是清澈的溪流,这样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恰好应合了营建宅第的吉祥风水。从清朝康熙年间开...
生活在四川西部高山峡谷地带的藏、羌民族,被人喻为“生活在云朵上的民族”,他们有灿烂独特的民族文化,尤其是他们垒石为室的民居建筑历经千年的传承发展至今,那些承受了数...
西晋到南宋期间,由于中原地区的战乱,一些名门望族为了避乱,南迁到福建等地聚居,把当时中原流行的“户型”也带到了那里,其中最典型的要数“五凤楼”。因为屋顶如飞鸟的造...
“康百万庄园”是华北黄土高原封建堡垒式建筑的典范。在从明朝到清末长达400年的时间内,这座庄园从半山腰建到了山顶。如今这座庄园还完整地保存着包括主宅区在内的30多座庭院...
我国山西、甘肃、河南、陕西等省广布着堆积深厚的黄土层区,这里气候干燥少雨,树木稀疏,生活在此的人们因地制宜,开挖窑洞,作为居住的房屋,大大节省了空间和木料的使用。...
闽南大厝的特点是红砖红瓦,非常艳丽。中国各地的民居,都以青砖灰瓦为主,不但因为青砖的质量优于红砖,还有建筑制度上的原因。红色是高等级建筑才能使用的颜色,例如皇宫和...
分布在黄土高原的中国窑洞,尽管同样是在特殊地貌之上开挖雕琢出来的建筑,但是就生命力而言,并不像国外那些开凿在喀斯特地貌中的窑洞那样能够屹立数百年,作为一种古老而天...
最上档次的居住 故宫的内部装潢集中国传统之大美。在故宫东北角不起眼的玉粹轩中,有一处楠木落地罩,罩后墙壁上绘着一幅仕女婴戏贴落,这幅栩栩如生的通景画上,华美的隔断和...
它们是聚族而居的历史见证,是中国民居的杰出瑰宝,也是世界瞩目的生土建筑艺术,但是它们面临着冰火两重天的严峻挑战:2008年7月,数以千计的它们中微乎其微的46座列入了世界文...
最尊贵的位置是敞开的 中国传统建筑的内部空间由立柱与隔挡分割组成,不具备封闭性,就算皇帝办公的故宫太和殿也是敞开的。太和殿共有楠木立柱72根,包括宝座周围的6根沥粉蟠龙...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无法想象108户纳西人家是如何在一块面积仅0.5平方公里的天然巨石上生活并传承古老的民俗与传统的。更奇特的是,这里从房子的梁、柱到屋里的桌、灶、床、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