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丹红来山丹丹艳,小米饭香来土窑洞暖……”流传在黄土高原上的民歌,也不忘夸夸自家的窑洞。大约四千年前,我们的祖先们就发现黄土高原气候干燥,土质又粘又硬,不易塌陷。于是就在黄土坡边缘,向内开挖出洞穴,用于居住。这是人类最古老的穴居建筑之一,现代人称为靠崖式窑洞或靠山窑。 在天然土壁上凿土挖洞,就地取材,不仅施工简单、造价低廉,而且住起来冬暖夏凉,相当舒服。所以,在陕西和河南的黄土地区,不少人还是放弃楼房,选择住在这种窑洞里。当然,如今洞里的装备今非昔比,搬进了冰箱、彩电,甚至电脑。 靠山窑有这么多的优点,却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建起来的。选址上特别有讲究:首先要选择横向纹理的土层,才能有较强的支撑性;要避开裂缝和蚁穴等地段,选择较干爽的黄土层,渗水是造成窑洞塌陷的主要原因;另外还要防止被淹,窑口一定要高于洪水最高上涨线。 选好了地方,马上就可以开工,先自上而下切出带有一定坡度或台阶的土壁,作为“窑脸”。这样就在坡面上形成一个凹进去的平台,这个平台在施工时方便作业,等窑洞建成后就成为窑洞前的院子。窑脸就是入口,从窑脸顺着水平方向深挖,开出窑洞。为防止雨水侵蚀,窑脸还要用石板或者砖块砌成出檐,并覆盖上瓦片,而窑洞内则以泥土抹平。这样一个三四十平米的窑洞就初现雏形。在大的黄土坡的阳面,从上到下,常常开挖有很多窑洞,有的还以此形成村落,场面蔚为壮观。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