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眼不识“太行”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02:11:38 中国国家地理 2011年第05期 单之蔷 参加讨论
太行山教我们欣赏山的另一种美——水平方向展开的雄伟 我去过许多大山,如喜马拉雅山、横断山、祁连山、天山、念青唐古拉山等,偏偏离北京最近的太行山脉只是路过,没有深入。对太行山的理解,只是最近一次考察的收获。究其原因,是因为太行山的绝对高度不够,最高峰不过海拔2000多米,大部分山峰在海拔1000米左右。因为有一段时间,我痴迷于西藏、四川、青海、新疆一带的高山、极高山,那些因为海拔高达4000至8000米而进入了冰雪圈的有雪峰和冰川的大山,吸引了我。 河北省赞皇县的嶂石岩村是太行山中一座小山村,中国三大砂岩地貌之一的嶂石岩地貌就得名于此。当夕阳的余晖洒向村旁高耸的巨大山崖,红色的嶂石岩陡壁被染上了一抹淡淡的金黄,不免引人陶醉其中。此时的太行山仿佛不再是一条横亘在你面前的山脉,而更像一道巨大的幕墙,一望无际,绵延不绝。摄影/马宏杰 我对太行山的认识转变经历了一个过程。一次我开车从郑州回北京,路过太行山,顺路钻进太行山,进入了河南辉县郭亮村一带的太行山区,我看到了凿在悬崖上的“挂壁公路”,看到一层层的像一面面长墙一样的悬崖绝壁。那时觉得太行山的地貌景观确实有其独特之处。但究竟特色何在?美在何处?还是朦朦胧胧,难以明言。 记得一次我和我国著名地貌景观专家陈安泽教授聊天,他提起河北省地理科学研究所的郭康教授将太行山一种连绵不断的长墙似的地貌命名为“嶂石岩地貌”。听到此,我似乎顿有所悟。首先我知道了太行山的地貌形态的确有特殊之处,特殊到需要用一种新的名称来称呼它。我一直主张风景是建构出来的。过去默默无闻、没人注意的景观,一旦有人发现其中的意义,并用一种符号命名它,挖掘其中的内涵,并且传播这个符号及其意义,这种景观就会从平淡的背景中涌现出来,变得神采奕奕,获得一种从未有过的生命力。因此每当有人制造了一种新的符号,命名了一种新的风景时,我都会格外关注。 我找来郭康先生和其同事们的专著《嶂石岩地貌》,并且专门为此去了一趟嶂石岩地貌的命名地—河北赞皇县嶂石岩村。我想知道嶂石岩地貌能够概括太行山地貌形态的独特之处吗?嶂石岩这个符号能够点石成金把太行山那种美的雄姿、美的魅力概括出来吗?它能够让过去在我心中太行山那种朦朦胧胧的感觉清晰起来吗?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