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佛山--世所罕见的喀斯特桌山
http://www.newdu.com 2024/11/23 11:11:16 中国国家地理 2014年第01期 陈砚金文驰 参加讨论
曾经,这里只是山城重庆南部一座并不起眼的大山;100多年前,西方探险家纷至沓来,揭开了这里“物种大发现”的序幕,一个世界级的植物宝库就此展现在世人面前;近年来,现代地理学家开始关注这里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并在2013年为其定性了一种新的地貌形态——“喀斯特桌山”。这里是金佛山。 在我国地势三大阶梯第二级与第三级的过渡区、云贵高原边缘向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金佛山傲然兀立。它的主峰风吹岭是大娄山脉的最高峰,海拔高达2238.2米,但整座山却没有异峰突起的形象,而是顶部山势平缓,四周陡崖围绕,犹如巨大的“方桌”一般。 金佛山兰 Tangtsinia nanchuanica 金佛山悬钩子 Rubus jinfoshanensis 金佛山苔草 Carex jinfoshanensis 金佛铁线莲 Clematis gratopsis 金佛山被现代人关注,始于重庆开埠。从19世纪晚期开始,许多西方人造访了这座大山,西方人最初是将金佛山视为“火炉”重庆的一个消夏“圣地”。但随着深入了解和考察,却发现金佛山更是一个“物种大发现”的“圣地”。世界上每一个植物新种的发表都要以模式标本为依据,模式标本就相当于这一物种的身份证,而模式标本的采集地则被称为模式产地。据不完全统计,金佛山是471种(含变种)植物的模式产地,其中有129种植物还是金佛山所特有的。 不仅是北半球喀斯特地区重要的模式标本产地,也是中国植物多样性的突出高地 墨绿色的庞大山体上镶嵌着高数百米、绵延数十公里的银白色陡崖,崖壁上,许多洞穴的宏大开口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整座山如同一艘行驶在云中的方舟。这便是金佛山,一座位于重庆南部的喀斯特大山。 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这座大山一直名不见经传,乏人关注,除了作为区域性的佛教中心,外人对其知之甚少。直到时光流转到清朝晚期,1891年重庆开埠,外国人蜂拥而至,建医院、设教会、办洋行。这一年,一位名叫纳色恩的奥地利人来到金佛山采集植物。标本送回欧洲后,南川柳、南川小檗、粗齿阔羽贯众……众多金佛山乡土植物化为用拉丁文描述的新种,走进了全球科学视野,标志着金佛山“物种大发现”的肇始。 1928年4月,著名植物学家方文培先生来到金佛山采集,这是金佛山首次迎来中国植物学家。初战告捷,方文培此行发现了金山杜鹃、川南杜鹃和弯尖杜鹃三个新种。此后,吴中伦、郑万钧、郝景盛、曲桂龄、刘慎锷、刘玉壶、熊继华、戴天伦……一大批中国植物学界赫赫有名的前辈也不辞辛劳,到金佛山考察,连抗日战争的硝烟也未能阻挡他们坚定的脚步。我们找来《国立中央研究院植物研究所年报第一号(1944—1947)》,木兰科专家刘玉壶先生在《金佛山纪要》一文中写道:“(1945年8月15日在山顶)十数队员只得挤住于一小茅棚,席地而卧,当时高山气候潮湿寒冷,地上跳蚤肥而且多……此地气象台收得重庆及各处(抗战)胜利之新闻广播,全体队员莫不欢喜欲狂,几全忘身心之劳苦也。”据不完全统计,133个植物新种从金佛山走向世界,金佛山也因此成为北半球喀斯特地区重要的模式标本产地。 金佛山究竟有何种魔力,吸引着众多植物学家纷至沓来?原来,金佛山作为我国极为突出的生物多样性高地,尤以植物多样性著称。在13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有原产于此地的种子植物4768种,约占全国种子植物总种数的六分之一,甚至超过了云南高黎贡山、四川峨眉山和海南尖峰岭等耳熟能详的植物宝库。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武隆--地平面下的岩溶艺术区
- 下一篇:神秘“地缝”--虚掩的地狱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