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视角下的藏族
http://www.newdu.com 2024/11/22 10:11:17 未知 newdu 参加讨论
他们生活在唐卡里,他们用脚跟敲击高原,青稞酒的火焰照耀着他们的高原红。仓央嘉措苦吟的藏族,“不负如来不负卿”,同我们其实没什么两样。 地点/布达拉宫下的雪城拉萨 因“天神”居住在天上,作为“天神之子”的藏王宫殿,自然要建在离天最近的高耸山巅上。 各地区地貌各有不同,有些地方反差真是大极了,例如藏北高原和雅鲁藏布大峡谷。 藏族人创造了繁复的神灵体系,他们把神灯担在肩上,过得心安理得。 藏族人的生活场景在魔幻与现实中穿梭不已,他们世代生活在神界与人界之间。 马丽华 国家一级作家。汉族,祖籍山东,1976年至2003年在西藏工作,走遍了西藏各地区几乎所有县份。“走过西藏”系列的《藏北游历》、《西行阿里》、《灵魂像风》、《藏东红山脉》,以人类学、文化学视角解读了西藏和藏族人。现任中国藏学出版社总编辑。 范明三 民俗学家,汉族,江苏无锡人,从事民间艺术、民俗学、社会学研究,曾任上海博物馆中国少数民族工艺馆负责人。著有《中国的原始崇拜》、《中国的民间信仰》、《中国历代民间美术百类赏析》等。 石硕 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教授,汉族,四川成都人。主要运用民族学、人类学、考古学的理论与方法进行藏族历史、汉藏关系、藏族与周边其他民族关系、藏族与中原王朝政权关系史的研究。著有《藏彝走廊:文明起源与民族源流》、《青藏高原的历史与文明》等。 图片解读 1 1 照片中的人物由拉萨居民和来自东西南北各地区代表组成。后者按名单所示,多为西藏自治区各地区来的人,而非由拉萨人“扮演”。这样望过去,他们身后的家乡和乡亲就隐约地浮现了。当代的行政区划大致与历史地理相符,西藏各地差不多都冠有吐蕃时代前后形成的古地名,就像是内地各省字号的秦、楚、鲁、豫那样,七地市分别对应为:拉萨、山南≈卫、前藏,日喀则≈藏、后藏,林芝≈工布,那曲≈羌塘,昌都≈多康,阿里≈上部三围、象雄故地。各地区地理地貌各有不同,有些地方反差真是大极了,例如藏北高原和雅鲁藏布大峡谷;生产生活方式存在诸多相异之处,其中农和牧可算是两大类型;连历史沿革的轨迹亦有区别,有许多地方史那是可以章节单列的。当然,所有的不一样正好可说明一个族群及其文化的丰度,当56个单元组合成一个中华民族大家庭,如何不丰富厚重、多姿多彩? 这幅合影照最醒目处,不消说,充分体现在衣饰的绚丽。按照拍摄者要求,男女老少都身着传统的节庆盛装,而非日常装束、演出服或经改造后的藏式时装。藏装与古代汉装左右衽相反,那是为了方便右手的活动,这是各地藏装相同之处,唯有工布人无分男女,皆着镶金边的坎肩,看起来“短打”模样。与其他各民族一样,女性装扮最靓丽;似乎还有一特点:市井女装相对简约,越是地处偏远越讲究,乃至家产大半在装饰。另外在整个西藏乃至藏区,唯有阿里妇女披风大氅,好似巾帼英雄,复加极为贵重繁密的头饰,雍容而古典。不过正因非日常化,趋同之处为多,尤其牧区装扮,通常为光板羊皮袍,添加了生活痕迹的表面酷似金属质地。(马丽华) 2 2 供桌旁红衣妇女右手举着“转经筒”,这是佛教密宗的特殊法器,又是特殊的金属工艺品,筒身上錾刻着“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每转一圈,意味念了一遍经,所以不识字而虔信者手执“转经筒”按顺时针方向不断绕转,口中念念有词,一生勤于功德不辍。(范明三) 3 3 供桌前的酥油茶壶和男人腰间挂的长刀,都是十分讲究的金属錾花工艺品。藏族的金工手艺,无论锤、錾、凿,都可谓巧夺天工,尤其是保存着唐朝以前金银镶错的古老特技,非常珍奇。(范明三)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入主中原--东北民族缔造半部中国史
- 下一篇:失落的圣殿--柬埔寨吴哥建筑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