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网-风景名胜网-旅游攻略-日韩邮轮游-自助游攻略-旅游景点推荐移动版

首页 > 中国景观 > 遗址与遗迹景观 > 宫殿 >

再现 紫禁城


    六百年紫禁城,九十年博物院。它很古老,也很年轻;它经历岁月沧桑,它沐浴战火风雨;它从帝王禁苑,变成了国家宝库,无数人想踏入这里,感受它的记忆。如何向世人重现这座城的威严、精致、文化和记忆?故宫博物院的专家们,进行了无数种尝试,为我们展现了紫禁城的样貌。
    
    过去的光
    慈宁宫,因孝庄太后居住而名著天下,几乎成了世人心目中皇宫里太后理所应当居住之地方,但实际上,自孝庄以后,这里成了孝庄的专属纪念堂。虽经历多次大修,这座建筑还是渐渐破败了下去。直至今天故宫再次整修。在整修过程中,每一个细节,都凝聚了文物和古建专家的心血,例如图中的门窗,如果完全复原古建材料,纸糊窗户,必然不利于耐用和安保;如果使用普通玻璃,那么强烈的光线照入,必然会对殿内造成破坏,也使这座古老的大殿失去时光带来的韵味。为此,专家们提出并讨论了100多套方案,最终选择了图中的这种玻璃,这种玻璃具有仿纸质的效果,且结实、耐用,透光率较低,几乎完全还原了贴窗花纸的效果,行走殿中,阳光透来,一如当年太后们所见。
    
    午门之中
    “推出午门斩首”,午门因这个从未发生过的事件而知名。作为紫禁城的南门,午门是连接紫薇帝垣与尘世百姓的大门,皇家的威严与恩德展示之处:每年的“正朔”要在这里发布,重大的诏书要在这里下达,若遇大军凯旋,这里还要举办振奋民心的献俘礼。午门城楼面积约1085平方米,高约13米,是宫城四大城楼中最高的一个,也是整个紫禁城中最高的一个建筑,总高度达36米。帝王们走了,这个辉煌的城楼也空了,游客们走过这里,仰望之余,总会略有好奇与遗憾。如何最好的保护与利用这座城楼,给游客带来最大的惊喜,从2000年起,这就成了专家们讨论的议题。如此大体量的建筑用来做博物馆展厅是最好的,但是要将之“改造”到适合展出,还需要解决很多问题:古建筑要恒温恒湿,文物内部构建物要随时可逆,还要让行走之中的游客能看到这座城楼内部装饰细节。经过多年讨论,最终故宫专家们选择了“大玻璃盒子”的方案,整座城楼内部被“罩上”了一个大玻璃天花板,增加展厅封闭性,再通过温度、湿度控制系统,使楼内恒温恒湿。这是一个谨慎而创新的想法,通过这种尝试,午门城楼将能在最优化的保护文物的同时,接纳大量游客。这项工程将于2015年10月完工,届时,这座皇家大门,将与宫城其他地方一样,成为游客们的寻常去处。
    
    临溪羡鱼
    慈宁宫花园,这是个规矩的花园。它的建筑并不恢弘,为了合乎规制,作为一个花园它甚至是左右对称的,孤寂的妃嫔们不知能在此寻得几分愉悦。在这个规矩的花园中,临溪亭大约是最灵动的所在,它远离园内庄严的佛堂,两旁牡丹、芍药环绕,围以汉白玉栏杆,从亭内推窗而望,池水清澈见底,鱼虾恣意游动。临溪,或是化自“临渊羡鱼?后宫的女人们在这里观鱼,心生何感?随着清帝被从故宫中请出,慈宁宫花园也与宫中许多其他的庭院一样,破败了下去,而临溪亭几乎倾颓。2011年,慈宁宫大规模修缮工程开始,面对几乎成为危房的临溪亭,专家们采取最低干预原则,通过对原有建筑材料的修补,对亭子梁柱扶正,使整个建筑恢复稳定,而后再根据遗存纹样和史料记载,进行粉刷、描绘,于是临溪亭焕然一新,仿佛又是当年后妃们常来之处。不过未开放之前,亭边无溪,池中无水,鱼儿们还要再过些日子才能回到这里。
    
    另一个朝廷
    摄影/朱文鑫
    在乾隆起意退位为太上皇时,他就开始为自己在紫禁城中,营造另一套符合“太上皇”身份的宫殿,宁寿宫就是他营造的结果。作为太上皇的宫廷,宁寿宫几乎完全复制了紫禁城的功能,前朝后寝,前国后家,一切规制无异于皇帝的活动区。毋庸置疑,如果太上皇乾隆在此再开一个朝廷,大约乾清宫的皇帝朝廷就要没有生意了。不过,即便有如此完备的功能,即便有如此富丽堂皇的建筑装饰,即便乾隆常来此游赏、宴会、礼佛,乾隆帝却没有入住这里,显然还是留恋皇帝的滋味。乾隆之后,清王朝也没有再出一个太上皇,而真正入住这里的,却是一个女人,慈禧。慈禧作为太后,本应居住慈宁宫或者寿康宫,但懂得统治艺术的她,却选择了宁寿宫——她要告诉天下,自己就是事实上的太上皇。宁寿宫的题匾是慈禧的亲笔字“仁德大隆”,字虽大,却不大气,不过她却自信地挂在了这里,宣誓着自己的威权。后来,岁月使红墙绿瓦褪去了光鲜,乾隆的留恋和慈禧的雌威几乎一并逝去。1979年,故宫博物院重新修缮此处,并常年维护,殿里金色的龙柱又发出了耀眼的光泽。为了更好地保护这里的文物,故宫博物院将龙椅从殿中撤出,在此处放置了一个一摸一样地仿制品,大概乾隆亲来,也难以察觉自己的椅子被换了吧。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