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网-风景名胜网-旅游攻略-日韩邮轮游-自助游攻略-旅游景点推荐移动版

首页 > 中国景观 > 遗址与遗迹景观 > 岩壁画 >

魏晋壁画墓填补了中国美术史的空白


    在河西走廊嘉峪关、酒泉、敦煌市的地下,埋藏着数千座魏晋时代的古墓。这些魏晋古墓中有不少绘有精美壁画,被誉为“世界最大的地下画廊”。由于魏晋时期中原地区处于乱世,留存的绘画资料极为罕见,而河西走廊壁画墓的发现,恰好填补了中国美术史上魏晋时代的空白。
    
    嘉峪关市新城M5前室东壁壁画图,画面下方长条状的壁画为《出行图》。新城M5目前已迁入甘肃省博物馆保存。
    要看魏晋壁画墓,请到河西走廊来
    野麻湾是甘肃嘉峪关市一个僻静的村子,村里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说起来与其他村庄也没什么区别,只是村后的戈壁滩上有一些突出地表的土丘,同样的土丘在邻近的中沟村、观蒲村也有分布。村里人对这些土丘素无好感,它们不是在村里挡道,就是在农田里碍事,谁也没看出这些土丘有什么异常。直到1972年,新城公社(即今新城镇)的两个羊倌在戈壁滩牧羊,偶然发现了一座隐秘的古墓,才就此拉开了嘉峪关新城镇1400余座魏晋古墓的发掘序幕。与新城镇接壤的酒泉市果园乡丁家闸村、西沟村也发现了诸多古墓,数目同样超过千座。新城镇在魏晋时期也同属酒泉郡管辖,可以想象,这片墓地可能是酒泉郡城外的公共墓地,也是中国迄今发现的规模最大的魏晋墓群。
    为何数目众多的魏晋墓群会在河西走廊出现?这还得从汉武帝时期说起。西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遣大将霍去病西征匈奴,河西走廊始为汉朝所有,汉武帝设凉州,开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为了充实河西广袤的领土,汉朝先后数次迁徙移民,他们之中除了戍卒、罪犯、贫民,还有不少因罪流放的官吏。这些官吏在河西仍能保持强大的社会势力,经由两三百年发展,逐渐成为豪族大姓,比如敦煌索氏、汜氏、令狐氏,武威段氏、张氏等。西晋永嘉之乱时,李氏、阴氏、刘氏、唐氏、郭氏也陆续迁入河西。这些豪族大姓把持着郡县军政大权,拥有大片庄园土地。伴随着他们的到来,故土的文化、风俗如影随形,给古老的河西走廊注入了一股中原之风。
    自东汉末年以来,北方、中原战乱不断,民不聊生,而空间上遥远的距离,使得河西走廊得以远离战火,如同一方净土,游离于战争之外,“秦川中,血没腕,唯有凉州依柱观”,这首流传在河西走廊的歌谣便是对此最好的注脚。魏晋时期,曹魏政权提倡薄葬,禁止在墓前竖碑立阙,中国墓葬文化走向了衰落。而河西走廊属于“天高皇帝远”,豪族大姓聚族而居,代代繁衍,他们在戈壁滩的地下营造恢弘、华丽的墓茔,早已将朝廷薄葬的传统抛到了脑后。我们发现,越是偏安一隅的酒泉郡、敦煌郡,壁画墓的分布范围越广泛、越集中——距离的遥远,权力的真空,地域的封闭,是河西走廊壁画墓得以出现的重要原因。
    正因如此,现今人们要想欣赏魏晋壁画墓,就只有到河西走廊来了。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