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江--古城真宁静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02:11:47 中国国家地理 2013年第05期 李小波 参加讨论
在中国风起云涌的城镇化进程中,其实很难找到一处真正不受侵扰的乡镇。在日益喧嚣的湘西,摄影师发现了一个被历史湮没的水运码头重镇,那里完整地保留着300多栋曾经作为货栈商号、钱庄银行、青楼酒肆的明清古建筑,生活其间的人们,以最为封闭的生活样式守候着一个传统的乡村文明样本。 古代交通不发达,沿着江河水系流向形成的水路运输,是最重要的运输方式,洪江古镇因为正好位于沅水和巫水的交汇处,而成为商家骈集,货财辐辏的水运码头。鼎盛时期,帆樯林立,人声喧闹。如今的古镇已经丧失物资集散地的功能,反倒一下子安静了很多。平日的码头只有渡船静静地停泊,偶尔也会见到当地的居民下到水边洗衣。 提起湘西,人们就会想起沈从文笔下的《边城》,山野清新,渡头炊烟,一方纯净的武陵山水,远离尘嚣的安宁。其实,边城并非固有印象中的单一谧静,湘西深处的古镇古村,呈现出多元共存的炫彩,既有小家碧玉,大家闺秀,也有豪门野奢,洪江便属于后者。1940年,沈从文来到这里,禁不住感叹沅江中流的繁荣:“由辰溪大河上行,便到洪江,洪江是湘西的中心,通常有‘小重庆’的称呼”,“在沅水流域行驶,表现得富丽堂皇,气象不凡,可称巨无霸的船只,应当数‘洪江油船’。这种船多方头高尾,颜色鲜明,间或且有一点金漆饰”,看来,洪江在沈从文心中,俨然具有民国陪都的商贾余韵。 沅江依旧静静地流淌着,临河而立的古镇却展现出了另外一种沉郁的容颜。这个在历史上让商家趋之若鹜的福地,今天正被附近新兴的城市覆盖,显得冷清了许多。不过也正因为如此,这个偏安一隅的小镇才能保留下最初的质朴和纯粹。 原本作为交易场所存在的建筑,在失去原有的功能之后,成为古镇居民普通的起居所,古镇里街道古巷的布局统统没有改变,狭窄的小巷依山就势地从岸边向坡上延伸,从两边的老房子里弥漫出来的,是柴灶烟火的声调和气息。 商人云集和贸易的繁荣促使古镇诞生了许许多多的会馆,据资料介绍,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之后,全国24个州几乎都在古镇建立了会馆,而每个会馆几乎都有自己的戏台,有的会馆甚至建有两座戏台,供客商消遣。各个会馆的戏台都有各自的讲究,演出也是非常频繁,剧目更是种类繁多,异彩纷呈。如今古镇保留下来的戏台,已经鲜见往日那种热闹的场面。 古城曾经创造商业史上的奇迹 洪江历史悠久,夏商为荆楚之地,秦为黔中郡地,沅江与巫水山环水抱,承接源于贵州、四川、云南的水上交通,尤其是作为洞庭湖的重要支流沅江,是湘西乃至川黔边界通江达海的起航之地。湘西武陵深处的古村镇,大都依托山区农耕和林业种植,但洪江古镇的最大特点是兵止商兴。 远古时期,这里是中原王朝鞭长莫及的僻境,也是避乱生息的秘境。生活在洪江境内的少数民族有20多个,主要是侗族、苗族、瑶族、土家族等,苗族和瑶族曾经生活在中原地区,蚩尤率领他们与炎黄大战失败后,迁移至湘西生息繁衍。土家族和侗族则是湘西重要的原住民,土家族是巴人的后裔。湘西武陵的山水好似理想中的桃花源,无论是中原战乱后的移民,还是土生土长的先民,最后都归隐于此,铸剑为犁。 洪江的选址和建筑还能看到古代军事遗留的信息。洪江古城位于洪江市黔城镇的一隅,区划调整后为今天的洪江区。古城围绕龙标山而建,山水环抱之间构成天然屏障,房屋建筑与湘西其他村镇的吊脚楼主体不同,层层叠叠的风火墙和石木结构,具有明显的防御意象,宋代设“洪江砦”,“砦”与“寨”同义,似乎保留有军队垒石围筑的痕迹。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百年盐商宅邸——《王家大院》
- 下一篇:中国骑楼--“舶来”的百年老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