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大歌,没落的天籁之音
http://www.newdu.com 2024/11/23 05:11:14 中国国家地理 2011年第05期 邓敏文 参加讨论
侗族大歌虽已名扬中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但很多人不知道侗族大歌不单纯是一种民间音乐或民间艺术,它更是侗族人精神生活中的最高境界,也是侗族人严格恪守的行为准则。但在当下侗族大歌没落了,连七八十岁的老歌师也只记得经典曲目的一点片断而已。 2003年11月28日,贵州省从江县侗族大歌节上,位于大山深处的高增乡小黄村1212名侗族人同台演唱侗族大歌。参加这次演唱的,年龄最大的是花甲老人,最小的才4岁。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的侗族大歌演唱难度极高,但他们配合十分到位,旋律多变,悦耳动听。有关部门已现场公证,准备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 摄影/吴东俊 邓敏文,侗族,1943年生于贵州省黎平县竹坪村。1967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1980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从事民族文学及相关文化研究工作。著有《中国多民族文学史论》、《神判论》、《没有国王的王国——侗款研究》、《中国南方民族文学关系史》等书。1991年10月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及证书。2003年退休后主要从事侗族大歌及相关文化的抢救、保护、传承、发展及研究工作。 凡是到过侗族地区的人都会发现,侗族人的牛圈都建在山上,无人看管,侗族人的粮仓都建在寨外,无需上锁。在侗语中,“锁”这个词是现代汉语借词,侗语本身没有“锁”这个词。1991年春,我和我的研究生吴浩等人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德顺乡地青侗寨,路遇几位少妇,她们邀请我们吃晚饭。为了送见面礼,我们顺路到一家小商店去买糖果。左等右等,也不见老板出来卖货。少妇们说:“你们还等什么呀,柜台上不是有糖嘛,一块钱一包,你们要几包就放几块钱在纸盒里。老板可能上山喂牛了,平时我们都是这样买东西的。”在这样一个边远的侗族村寨,居然有这样一个无人看管的“自选商店”。 吃过晚饭,正好寨子里放映露天电影。原来寨子里有一位年轻人说了脏话,经寨子里的老人协会商量,决定让这位年轻人请大家看电影,并在放映前向全寨人公开检讨。趁大家都去看电影的时候,我和吴浩等人到寨子里去串门,一共走了24户人家,其中22户家中无人,但都不锁门,有的连大门都不关。这种民俗,与侗族大歌的长期流传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西汉著名文学家兼史学家刘向所著《说苑》一书的《善说》篇记载了一首《越人歌》,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翻译文学作品。《越人歌》里记录了楚国国王襄成君登基那天,准备渡过一条小河游玩,大夫庄辛却执意让襄成君穿着绸缎制成的靴子涉水过河,并用《越人歌》典故中鄂君子晰过河时平易近人、与船夫手拉手的故事教化他不要清高孤傲。《越人歌》是古代越人的歌谣,侗族人是古代越人的后裔,所以《越人歌》也是侗族先民的歌,是侗族大歌的先河。可见,侗族大歌的教化习俗由来已久,教化力量十分强大。侗族人将侗族大歌所教化的内容一代代传承下来,大歌就是他们的学校、就是他们的教科书,很多道理他们都是在大歌中学会的。 侗族大歌的主要特点是“一多三无”,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无固定曲谱。多声部就是一领众和,独高众低。侗族大歌这种合唱艺术没有指挥,但心心相映的侗族人能演唱得整齐、和谐。“无伴奏音乐”或“无伴奏合唱”都有一个“定音器”,但侗族大歌没有,演唱侗族大歌全凭经验起音。侗族大歌没有固定的曲谱,同样是《蝉歌》,各地、各村寨、各歌队都有他们自己的唱法,因此才有“岩洞大歌”、“三龙大歌”、“肇兴大歌”等一些以地名为标志的侗族大歌种类。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傣族--“北回归线沙漠带”上的绿洲守护者
- 下一篇:秉承传统的黎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