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提到海南岛,总会联想到它那柔美亮丽的海湾与沙滩,但常常忽略了与这些海湾沙滩相伴的、嶙峋突兀于碧波之中的岩石海岸与岬角。这些岩石海岸与岬角是怎么形成的?它们又有怎样的阳刚雄峻之美呢? 作为一个从大陆漂移出去的“陆岛”,海南岛的海岸最初都是由岩石构成,只是由于海水千万年来无休无止的冲刷侵蚀,一些易受侵蚀的部分,率先形成了向陆凹进的海湾和平缓的砂质海岸,而剩下岩质坚硬的部分则向海突出,成为了岬角。在海南岛的海岸线上,总会看到岩石岬角与海湾沙滩相间相伴的场景。 海南岛 1823公里的海岸线上,竟然分布有如此之多的岬角 在海南岛有许多地名是以“角”命名的,循着这些以“角”命名的地点去探寻,你会发现一处处风光奇异的岩石海岸与岬角。因为海南岛岬角的数量太多,在这张图上我们仅标注出了比较大、比较有名气的部分岬角。其中最具有地标意义的当属海南岛的“四至八到”之角:最东——铜鼓角,它所在的铜鼓岭是琼东第一高峰,高崖凭空,蔚为壮观;最西——鱼鳞角,是一座三面环海、一面以沙洲和陆地相连的孤山,颇有卓尔不群的气度;最北——海南角,俗称木兰头,这一带被称为仅次于英吉利海峡的世界第二“急水门”;最南——锦母角,这里也是中国陆上版图的最南端,处于军事重地之内,人迹罕至;东南角——陵水角,这里是中国领海基点之一,曾有兵站驻扎其上;西南角——莺歌嘴,是北部湾和南海的分界点,它身后的莺歌海盐场是海南最大的盐场;东北角——抱虎角,又称景心角,其岸上部分既有细软沙滩也有大小岩礁,近岸水下部分则全为礁石;西北角——兵马角,在这里黑色的玄武岩石柱群被海水侵蚀成各异的形状,仿佛正在操练的兵马阵列。 漂移的海南岛与多姿的海岸 世界上的海岛无非两种,一种是由大陆裂解出来的“陆岛”,它保有和邻近大陆相同的岩石构成;一种是因洋底张裂、火山喷发形成的“洋岛”。大洋中的珊瑚岛,就常常是在这种火山洋岛之上发育起来的。 上世纪20年代,德国科学家魏格纳由大西洋东西两岸的形状可以很好拼合受到启发,并通过缜密的科学研究,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后来发展成为板块构造理论。现今近海的许多陆岛,由于是因大陆裂解而“漂移”出去的,它们在外形上也保留了可以和大陆拼合的特征,海南岛也是其中一例,看一看海南岛西海岸与北部湾西北海岸的耦合之状,便可体会这一点。当然,地质研究也证明了,海南岛的花岗岩体和地层也与邻近的大陆东南沿海有一致性;同时,在海南岛与大陆断裂分离的过程中,琼州海峡裂谷及两侧的琼北与雷州半岛,发生了广泛的火山喷发。由此,广泛分布的古老花岗岩、年轻的火山岩,就构成了海南岛岩石海岸与岬角的主要岩石类型。 海岸大都由岩石海岸始,在潮汐和海浪的冲刷侵蚀下,原来相对比较平直的岩石海岸,就像桑叶被蚕食一样,在一些易受侵蚀而先被“吃掉”的部分,形成了向陆凹进的海湾以及比较平阔的沙滩,而剩下的向海突出部分,就成为岬角。世界上许多著名的海岸景观,都是由岩石海岸与岬角构成的,例如:澳大利亚的十二门徒海岸、爱尔兰西海岸的莫赫悬崖、台湾东部的清水断崖、摩洛哥的Legzira海岸、挪威罗弗敦群岛的海岸,等等。因此,当我们享受海南岛海湾沙滩的柔美时,不要忘了去领略岩石海岸与岬角的壮丽,这也是海南岛海岸景观的精华所在。 年轻的火山喷发形成的黑色玄武岩,绵延在琼北海岸 距今约200万年至1万年左右,在海南岛靠近琼州海峡的地带发生了多次火山喷发,为琼北造就了独特的火山岩海岸地貌。这里的火山岩属于玄武岩,其外貌呈黑色,因玄武一词有黑色之意,故得名。它是一种岩浆来源于较深的下部地壳或海洋地壳的产物,含铁较多,含二氧化硅较少,在地质学中被称为基性岩,它反映了琼州海峡一带地壳的张裂活动。当时喷溢而出的岩浆覆盖了大地,冷却后就像一床厚厚的“岩被”,使琼北形成起伏和缓的玄武岩丘状台地,到今天台地上数十座休眠的锥状火山还历历在目。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