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吐尔基山辽墓是继陈国公主墓、耶律羽之墓以后又一次重大契丹考古发现。在首次发现的保存完整、雕刻精细的彩棺中,出身显贵的年轻女子为何早逝?她身体内的水银是致死的原因还是为保存尸体?她是受人尊敬的萨满吗?……考古学家在不断探寻解开这些谜底的蛛丝马迹。 墓葬的发现 2003年3月中上旬,内蒙古通辽市吐尔基山采石场暴露出的一座墓葬引起考古人员的极大关注,因为这是一座未被盗掘的千年古墓。墓葬位于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吐尔基山东南麓的山坡上,南距吐尔基山水库行政村约1公里,西南面有吐尔基山红领巾水库,西北有哲里木盟采石矿。通辽市博物馆及科尔沁左翼后旗文管所在得知消息后迅速派人赶到现场进行保护并上报内蒙古文化厅,内蒙古文化厅随即责成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负责现场勘察并上报发掘计划。 历史上科尔沁左翼后旗地属辽代乌州,《辽史·地理志》称“本乌丸之地,东胡之种也。辽北大王拨剌占为牧,建城,后官收。”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可见一斑。我们赶到墓葬所在地的时候,石块垒砌的墓室已部分显出原形,并且发现有一个没有打通的盗洞,而墓道已经有一半在采矿修路时被破坏。 墓门 吐尔基山辽墓由墓道、墓门、甬道、墓室及耳室组成。墓室木门为两扇,每扇上面各有3排鎏金铜钉,在中间部位有一把铁锁,锁已生锈。这墓门之后所隐藏的秘密,令人浮想连翩。 3月21日,距发现墓葬不过一个星期,正式发掘工作就开始了。我们先清理破坏较为严重的墓道。墓道是墓主下葬时所经过的通道,通常是斜坡状的,有的修有台阶。这个墓的墓道壁是用石块砌成的,用黑胶泥勾缝,外侧也用黑胶泥抹平,在其下部出现了红胶泥面,红胶泥上又抹有白灰面,与其他墓葬修筑墓道时的就地取材有些不同。当地的土质十分疏松,经常一片一片地向下掉,因此在清理过程中墓道壁多次塌方,其中最大的一次塌方是在墓道快要清理到底部的时候,突然整个墓道壁连土带石块坍塌下来,好在工作人员躲闪得比较及时,没有人受伤。 墓道的两壁下方都绘有壁画,而且均是绘制在白灰面上的,但右壁的壁画基本上已经被石块砸毁殆尽,只能看到一些凌乱的线条,而左壁和墓门正上方的壁画保存较好,都是猛兽形象,但造型比较简单。猛兽毛发挺立,口露獠牙,线条粗犷。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