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为君王,也食人间烟火,因而紫禁城内布有众多御膳房,御膳房延请天下大厨,打造花样百出的珍馐美馔。但御膳是否真值得朝圣,在数不清的讲究背后,又藏着怎样不为人知的秘密? “姜”山万代 没有三大殿的壮丽,没有后宫的旖旎雅致,皇家厨房——御膳房只能算紫禁城里的“陋室”,上图中的御膳房,是宫中众多膳房中的一处。曾经,在这些膳房中诞生了无数皇室独有的菜式,让天下百姓为之向往。除了精益求精的食材,更有挖空心思的巧意,才担得起“御膳”二字,上图中这款菜品,以姜为主料,表达了江山万代的吉祥之意。摄影/逆光 卯正二刻,六点半钟,溥仪的紫禁城依然显得一片清寂。守在门外的殿上太监仰头看了看天色,正觉得有点不安,殿内忽然传出御前小太监的声音——传膳!他本能发出“回声”,然后,在养心门外、西长街……这回声越去越远。 不等回声消失,一个犹如送嫁的行列已经走出了御膳房。这是由几十名穿戴齐整的太监们组成的队伍,抬着大小七张膳桌,捧着几十个绘有金龙的朱漆盒,浩浩荡荡地直奔养心殿。进到明殿里,由套上白袖头的小太监接过,在东暖阁摆好。 赐宴与传膳 紫禁城之大,有时也会带来一些坏处,比如传膳时很容易让食物变凉。这样的场景,在清朝画师姚文翰绘制的《紫光阁赐宴图》一角即可见,准备好的菜品,被放在朱红的餐桌上,再抬向皇帝用餐处。为了保温,有时要使用封闭的食盒,有时要在菜品上下功夫。 七张膳桌——菜肴两桌,火锅一桌,各种点心,米膳,粥品三桌,咸菜一小桌。 世上的事,大多与身份地位成正比,哪怕这身份就快要卸任,场面也是能撑一天便撑一天。事隔多年以后,溥仪仍将日常早膳的排场记得分明,并写进《我的前半生》这本书中。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