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年前,在长江北面的江汉平原上,曾有一个2万平方公里湖区的云梦泽,由于人类的筑堤和围垦,长江水改道,云梦泽消失。后在长江南面洞庭湖平原上,三百年前却出现了一个风光无限的八百里洞庭湖。如今人类的活动又开始让洞庭湖风采黯然褪去。几年前,中国开始了自春秋战国以来,第一次在长江中下游从围湖造田、与水争地,到大规模地退田还湖、给洪水让路的决策转变。试图用十年时间,恢复洞庭湖主湖区到4350平方公里。当把这一计划继续往前推进时,有学者坚信利用古长江的“洞庭大拐弯”,兴修“朔峡运河”,高位分流荆江清水,在这一地域可以打造出一个2万平方公里、“方千里天下水”的润泽海湿地圈。这一湿地圈将无疑会大大改善这片辽阔土地上的水质和生态环境。 历史以来,洞庭湖对它周边的城镇影响极大,这是初夏之际从洞庭湖的君山岛看去的岳阳城。远处城市化的建筑群与眼前的洞庭湖湿地有一条鲜明的分界线,将人类的这两个世界悄然地分开,这边是洞庭湖传统上的渔业文化,另一个世界则是我们所熟知的、正在急剧扩张的城市。上个世纪50年代由于围垦建立农场占用了洞庭湖大量湿地面积,使得洞庭湖面积急剧减少。现在的政府已经开始意识到洞庭湖湿地对这里的重要性,并已在部分地恢复洞庭湖鼎盛时期的旧貌。摄影/杨九一 古时云梦泽与今日洞庭湖 每当从地图上看到九曲回肠的千里荆江、八百里洞庭岸线、以及“江—湖”之间的“四口十河”密布河网,我都会想起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曾经消失的古云梦泽。在历史的长河中,据说正是在它西南两边建立起来的古荆北大堤以及人类农耕地的扩大,才最终导致曾达2万平方公里的云梦泽水域的消失。这又会使我联想起孩提时代在山溪中筑堤“竭泽而渔”的场景,所不同的是后者是快乐时光,而前者则是一段伤感的历史。 专家评语 李绍虎 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地学博士 副教授 洞庭湖面积从1949年的4350平方公里减到目前的2625平方公里,是人为因素的过度开发所致。从地质学角度看,洞庭湖沉降大背景是洞庭湖生态修复最为有利的条件。客观上讲“润泽海设想”中的“朔峡运河”引长江清水入洞庭,从修复湖区生态上看是有益的,但是在具体的分流量上一定要慎重,切忌引发新的淤积。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