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是我国东部近海地区最大的淡水湖,周围群星捧月一般分布着淀泖湖群、阳澄湖群、洮湖群等,纵横交织的江、河、溪、渎,把太湖与周围的大小湖荡连接在一起,碧水辽阔、烟波浩渺,自古就有“八百里太湖跨三州”之说。太湖河道自京杭大运河开通后,商旅往返,船乘不绝,有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和“苏湖熟,天下足”的富庶盛况;太湖流域的江南小镇,平静如太古,码头浆房、药铺烟店、酒楼茶馆、小桥石岸,温婉如画。正是太湖赋予了江南这种繁华而不张扬、温柔细腻的内在气质,浩荡的太湖水涤尽了江南水乡小桥流水的小家子气。 太湖朝晖夕霞,雾霭晴光,变化万千。太湖周围群山起伏,湖中岛屿林立,山水相依,百态千姿。夏日,几点船帆在夕阳和芦苇的映衬下,与烟波浩渺的太湖融为一体,宛如意境悠长的画作。 浩瀚的太湖流域孕育着美丽富庶的江南,人杰地灵的江南,则是我国原始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从查山、崧泽等地出土的文物证明,早在新石器时代后期,江南地区已进入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时期,闪烁出东方明珠的光彩。 太湖流域密集的水网造就了一个富庶的江南,也造就了一个情趣盎然的江南。因为太湖流域的便利水运,自古就经济发达、文人会集的江南多了几分历史积淀,也多了几分浩气。图为太湖流域的航拍照。 摄影/孙伟忠 开创江南文明的源头 《史记》中第一个“世家”太伯,就是三千多年前驻足太湖的历史人物。大约公元前11世纪,周太王古公父的儿子太伯、仲雍,从中原出逃至江南,在今无锡梅里一带建造小城,名“太伯邑”。城临湖而筑,太湖因而得名。以后,吴王阖闾、夫差,以至范蠡、王翦、韩信等将帅都在湖滨舞台上演出过悲剧、喜剧和正剧。汉初以后的两千年间,更有帝王将相、墨客画师、僧人隐士在此编织一幅幅充满故事的山水长卷。 太伯、仲雍将中原地区的文化带入江南,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吴文化。吴文化是开创江南古文明的源头,吴泰伯开创的吴国长达740年历史,是中国古代历时最长的诸侯国家。自春秋吴越争雄直到现在,两千多年中,在这片土地上荟萃了无数文化历史名人的音容和足迹:传颂千古的《孙子兵法》著者孙武、吴王夫差与西施、文学家陆机父子、一代书圣颜真卿、两代贤相范仲淹和范大成、笔墨风流唐伯虎、书画宗师董其昌,以及在近现代政治文化舞台上叱咤风云的章太炎、柳亚子……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独具魅力的吴文化。太湖流域的古镇,依河傍水,楚楚而立,如同养在水里,灵动而隽永。密集于河网上的石拱桥、石驳岸、石码头、石扶拦、石拴桩、石基墩与河里倒影中的白粉墙、青黛瓦、木栅栏,构成呼应,加上街巷深处的豪宅古院,雕刻门楣,封火山墙,这丰富的内涵成为上个世纪中国建筑的心灵独白。古镇的每一条巷、每一幢楼、每一座桥、每一块青石板下,都隐含着一个历史故事。苏州就是这样的古城。 苏州城始建于公元前514年,距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基本保持着建城之初“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和“三纵三横一环”的河道水系。苏州是建立在历史厚积上的园林、水巷、寺塔与拱桥的合奏。水巷使人不出苏州城亦可见江南流韵,看到自姑苏滥觞之始就一足踩在水底,一足跨到河沿的渔夫耕者。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