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图上的零土地,其实是可以大展身手的“沃土” 这种高潮时会被淹没,只有低潮时才会露出的巨大礁盘,当人们在统计三沙市的面积时,是被算作“零土地”的。这就是三沙市的面积为什么只有13平方公里的原因,因为这些零土地——三沙市最多的就是这种零土地——完全被忽略了。岛礁上有一个白色小建筑,那是人们在礁盘上建的高脚屋。因为礁盘覆水不深,很容易建高脚屋。以此类推,其实我们可以在零土地上有更多建设。摄影/查春明 我们的研究成果成了周边国家的大馅饼 看着眼前40多本关于南沙的专著和论文集,看着从网上下载的一篇篇关于南沙的论文, 看着刘南威先生的《中国南海诸岛地名论稿》,看着地理学界老前辈曾昭璇先生的《中国珊瑚礁地貌研究》,看着上世纪80—90年代连续考察南沙群岛的那些科学家的呼吁:“南沙问题机不可失,90年代最关键,搞不好就完了” 还有海南省琼海市潭门镇渔民的一本本《更路簿》(《更路簿》共有十多个版本,每个版本都略有不同),这说明世世代代有多少渔民航行在海南岛与三沙之间的大海上。 在潭门镇,眼里望着潭门港的一艘艘船只,耳边听着作家卢传福朗读苏德柳版的《更路簿》:“自大潭起”我的眼前浮现出这样的画面:茫茫大海上,潭门镇渔民驾着一叶叶扁舟航行海上,风吹海立,浪打帆篷,他们靠着一只木罗盘,漫天寻星斗。但他们是不打鱼的渔民,因为他们从不撒网捕鱼,而是潜水进入珊瑚礁中捞海参、抓海螺。南海中那些星星点点散落在大海中的珊瑚礁,就是他们的劳作之所。他们为那些岛礁一一命名,并一一画出从潭门前往这些地方的路线。 华南师范大学的刘南威先生致力于研究《更路簿》中的地名,他说我国渔民早在明清时就给西沙、南沙的绝大多数岛礁取了名字。可是清代有官员曾抱怨这些岛礁只有外国名字,而当国民党政府于1947年公布南海诸岛的地名时,很多地名也是从外国地图上音译过来的,因为这些官员不知道民间还有一本《更路簿》。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