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宣 中国科学院院士 长江上游是我国淡水鱼类种质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共有鱼类261种,其中特有种类112种,占该地区鱼类总数的42.9%。特有种所占比例之高,超过国内其他任何地区或水系,国际上也仅有南美的亚马孙河和非洲的维多利亚湖可与之相比。 这些特有鱼类大多数都是在江河的流水中进行繁殖,上游干支流中普遍存在的砾石河滩,是多数特有鱼类的产卵场。在繁殖季节,一些鱼类在河滩上产沉性卵,有些种类的鱼卵还具有粘性,鱼卵沉落于石缝中或粘附于石面上;裂腹鱼类将河滩的沙砾掘成浅坑,产卵于其中;钝吻棒花鱼则在缓流处的泥沙上挖掘小坑产卵。另有部分特有种,如圆口铜鱼、圆筒吻鱼、长鳍吻鱼等,则是在湍急的流水中产“漂流性卵”,鱼卵悬浮在水层中顺水漂流。 三峡大坝的建设,使鱼类的生态环境发生一系列变化。诸如原有产卵场消失或规模缩小,使鱼类的繁殖习性受到较大的威胁;阻隔生殖洄游的通道以及对上游鱼苗、鱼卵过坝造成影响;库区水流变缓,鱼类的饵料生物组成和数量也将发生巨大变化,引起鱼类种类结构的更替,对鱼类产生深远的影响;水库的淹没和坝下自然水位变化趋小,导致沿岸生境层次简化,使一些特有鱼类的栖息和隐蔽场所减少等。 我们必须看到每一个物种资源的潜在价值,既有研究价值、经济价值,更有遗传种质价值。物种是遗传信息的载体,由于生物的遗传多样性,一个物种无论怎样完美,都不可能包括生物界所有的遗传信息。每一个物种便是一个基因库,含有大量特异的遗传物质,是其他物种所不能取代的,如果物种灭绝,它所含有的遗传物质将不复存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