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整旧如新”到“整旧如故”
http://www.newdu.com 2024/12/05 11:12:02 中国国家地理 2004年第06期 葛剑雄 参加讨论
1990年我第一次参观日本奈良的东大寺,有人告诉我,对这个古迹是经常维修的,但都是“整旧如旧”。当时觉得很新鲜,因为我们国内一向喜欢“整旧如新”,每次整修后都会强调“焕然一新”,而且的确看得出来。但在东大寺我却完全看不出这种修复的痕迹,是否完全符合唐式建筑我无法判断,至少可以肯定,最近的“修复”绝对没有改变原貌。 1998年我去意大利的庞贝城遗址参观,就看了一个在中国没有见到过的现象:已经修复或正在修复的一些建筑物遗存上,用于加固或支撑的新材料的外表和颜色与原物都有明显的区别,而且“修复”只限于最低限度。例如一幢房子,如果只剩下一堵墙和几根柱子,“修复”时就只保证这堵墙和柱子不会再倒塌或破坏,绝不会利用这些材料再建这幢房子。这里与东大寺不同的是,已经修复部分的原貌是谁都看得一清二楚的,哪些是后来加上去的,也绝不会混同于原物。 去年5月进入埃及卢克索帝王谷的墓道时,只见一位技师正用笔和注射器小心翼翼地在给壁画作保养。他告诉我,他的全部工作只是保护现存的壁画,决不能使它发生任何改变。笔上沾的、注射器中灌的液体都是已经过反复试验,证明不会损坏壁画的颜色和外观,只起加固和保养作用,以防止壁画出现损坏。 从“整旧如新”到“整旧如旧”,是文化遗址和文物保护的一大进步。但“如旧”又带来了另一方面的后果,人造的“旧”本身就是一种假古董,既有可能破坏原貌,又有可能对文物本身造成危害。所以国际公认的原则(即“威尼斯宪章”的原则)是“留白”,就是要将任何修补、增加、替换部分与原物有明显的区别,并且控制在最低限度。“留白”的结果是“整旧如故”,遗址和遗物的外貌基本不变,必要的修补和维护毫无遮掩。这一原则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专家所接受,并越来越普遍地运用于实际。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寻找“张家口的犹太人”
- 下一篇:丛林中的玛雅--墨西哥:帕伦克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