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版的“江南长城”--八达岭长城的蓝本在台州
http://www.newdu.com 2024/12/05 11:12:02 中国国家地理 2012年第02期 鲁晓敏 参加讨论
今天所说的“江南长城”是明王朝海禁政策的产物。在戚继光的带领下,一群台州军民日夜奋战,用血汗浇筑了座座空心敌楼,大大加固了临海的城防。这座城墙依山抱水、蜿蜒起伏,是北方明长城的师范和蓝本,也是明王朝的海防重心和指挥据点。 江南八达岭,巍巍临海城 时近傍晚,浙江台州临海古城(台州府城墙)周围华灯初上。望江门大桥横跨灵江,连绵的远山和古老的城池隔水相望。站在城墙高处俯瞰,只见灵江水从连绵的山峰中奔涌而出,环绕城墙西、南两面,画出了一道开阔而优美的弧线。图中,朝天门外的半月形瓮城,以饱满的尺度呈现出妙不可言的几何之美。城池、山峦、江水紧紧捆绑在一起,浸透着一股解不开的历史心结。 南北长城,血脉相通 河北省抚宁县董家口长城耸立在崇山峻岭之中。这段长城筑有36个敌楼、28个战台、16个烽火台,全长8.9公里。此处长城脚下还保留着一块修城功德碑,碑文清楚地记载了修城人的籍贯——“浙江金华府义乌县”。在浙江任职期间,戚继光让大批台州沿海渔民入伍,又招募了一批体魄健硕、性格剽悍的义乌矿工。后来,这些浙江人又成了修筑北方明长城的技术骨干。不少义乌兵的后人世世代代在长城沿线扎根、繁衍,逐渐造就了今天抚宁县的“义乌村”。摄影/李少白 登上“江南长城”(台州府城墙)远眺,临海新城风景尽收眼底。从东北方向的揽胜门沿着北固山山脊向西行走,城墙如一条苍龙匍匐在山水之间。与北方长城不一样的是,“江南长城”紧邻热闹的城区,且雄浑之中透着江南的婉约。深秋季节,城墙掩映在茂密的树丛中,翠绿中夹杂着深红、浅黄。红叶爬上了锯齿状的城墙,在古老的砖石上延续着顽强的生命。 10月的江南沿海,草木依旧繁盛。绿丛之中,唯有山野间的几簇红叶传递着秋天到来的消息。一江秋水、一座秋山、一面东湖,把“江南长城”的矫健身姿衬托得一览无余。浙江第三大河——灵江从城北方向蜿蜒而来,然后突然急转向东奔去。北固山的山脊线从江岸出发,一直向东北方向延伸着。眼前,一条长龙般的锯齿状城墙顺着山势起起伏伏,沿着江岸逶迤爬行。我们要拜访的江南长城,就是古代的台州府(府治在临海)城墙。历经狼烟烽火和各种浩劫,多数江南古城池早已化为灰烬。幸运的是,一段5 公里长的台州府城墙从古代保存至今,成为沿海地区少有的古城样本。 海禁产物,一条南北呼应的“海上长城” 6 0 0 年前,大航海时代即将到来。郑和七下西洋之后,明王朝实施了空前的海禁政策。作为沿海港城,台州的命运和角色由此发生了巨大转折。曾经繁华一时的台州港,一夜之间被封锁了码头,舳舻相继、风帆蔽日的繁忙场面一去未能复返。自唐代以来,这里是一座陆海联运的交通枢纽,一夜之间却成了封锁海上丝路的“镇海机关”。嘉靖年间,台州府城的大规模修缮,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进行的。 从空中鸟瞰,现存的台州府城墙的轮廓好似一张拉开的大弓,揽胜门、靖越门为两头,西侧朝天门正好是搭箭点。台州府城的建筑模式神似北方的八达岭长城,更像是从万里长城中任意截取的片段。嘉靖年间,台州府城墙在修缮中创造性地加盖了13座空心敌楼。后来,这一创举被广泛应于北方明长城的建设中。或许因为这样的“血缘关系”,后人将台州府城墙叫做“江南长城”。 从明代的海防地图上看,当时的台州并不是一座孤立的城池。绵长的海岸线上,城堡和烽火台密密麻麻地分布着,一座连着一座。在海岸不远处,明政府共设立了54 座卫城、99 座所城、353 处巡检司、997 座烽堠、313 座墩、48 座台、24 座塘铺,还有数目众多的水寨、城堡。这些设施尽管在地面上并非完全贯通,但实际上构成了一条首尾相接、互相呼应的沿海“万里长城”。沿海地区没有连绵的崇山峻岭,不可能像塞北那样建造连续的城墙。但是,这些城、堡、台之间的信息传递和策应方式与万里长城无异。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揭开商周铜料来源之谜--铜绿山古铜矿
- 下一篇:双王城:隐藏商周王朝制盐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