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网-风景名胜网-旅游攻略-日韩邮轮游-自助游攻略-旅游景点推荐移动版

首页 > 中国景观 > 遗址与遗迹景观 > 遗址 >

解读古地图上的长城


    长城是中国古代一项极为雄伟的军事防御性的建筑工程,也是中国古代和现代地图上需要表现的有特殊标志的内容。长城不仅在中国古地图上是一种观念性的界线标志,而且是现代中国乃至一些世界地图上必须标志的地理要素。
    
    《直隶长城险要关口形势图》局部——山海关
    此图为清光绪年间户部主事崔汝立所绘。地图采用传统的山水画法,形象地绘出了长城沿燕山山脉蜿蜒起伏的雄壮形势。图中对长城沿线各险要之处皆红签注明,并绘出其中守军驻防之城堡及防御设施。山海关西北依山,东南濒海,是华北平原和辽西走廊的重要通道,形势险要,素称“天下第一关”。
    长城在中国古代地图上起着地标的作用
    筑城以居是人类迈向文明时代的标志之一。把高耸的城墙推广到漫长的边防,修筑成一道绵延不断的长墙,几乎在同一历史发展阶段,地球上的人们都想到了这种军事防御的方式。中国长城发轫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列国长城。公元前后罗马帝国称霸欧洲的时候,也在帝国北部边界陆续修建了长达几千公里的边防长城。看来,长城是人类社会发展到某一阶段产生的共同的智慧。但是,西方的长城工程没有延续下来,惟有古代中国,把这一军事工程的修建传承了2000余年。为什么亚欧大陆两端的长城会有不同的结局?主要是因为长期以来在中国疆域内,始终保持着农耕和游牧两种不同的经营方式和地域划分。欧洲没有这种环境差异如此之大的自然分割,所以,当古罗马帝国解体以后,长城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中国历代的长城总是修建在自然、气候与地理环境的分界带上,它不是国界,而是农耕与游牧两种不同生产方式的分界线。游牧地区的产品较为单一,有时还具有不稳定性,同时又缺乏自身产品转化的内部机制,故其维持正常生产生活的某些必需品主要依赖于农耕地区。经常性的对外产品交换是游牧地区人民繁衍发展的必然。这种产品交换可能是有序的定期定点贸易,也可能是无序的抢掠和军事对抗。长城的修建就是要把无序变为有序。
    长城既可以看作是军事对抗的产物和手段,也是国家实行有效管理的方式,故兼有御外和制内之功。在古代中国的正统观念中,长城更被看作华夏与外夷的分界线,或者说胡、汉分域的象征。因此凡是表达这一思想的地图,都千篇一律地画出长城。长城在中国古代地图上起着地标的作用,现代地图则将长城作为中华文明和人类文化遗产来弘扬。
    
    明《九边图》之辽东部分 《九边图》由12屏画组成,用青绿重彩描金,自东而西分绘辽东至甘肃等九处边镇地区的建置,山川、城堡、卫所、关塞、边墙等内容。
    
    明《九边图》局部——许论题识部分 此为《九边图》的第11屏幅,上有许论写的序。从图中题款文字及图的内容,可知此图不是许论的原绘本,而是明嘉靖末年兵部职方司官员据嘉靖十三年(1534)许论的原图和原序摹绘,但图中又增加了一些内容。如孤山堡、险山堡、散羊峪堡等是嘉靖二十五年(1546)建置的,新兴堡等是嘉靖三十五年(1556)建置。
    宋代地图上标出的长城很难确定属于哪个朝代
    现存中国古地图里最早标有长城的是1136年刻石的《华夷图》,其编制时间大约是北宋徽宗政和七年至宣和七年(1117—1125)之间。南宋初刊刻的《历代地理指掌图》,其绝大多数图幅也应当绘制于北宋时期。北宋以前的地图是否标有长城,目前还不得而知。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