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是洞穴探测与研究之父
http://www.newdu.com 2024/11/22 10:11:03 中国国家地理 2011年第10期 朱学稳 参加讨论
有人认为,300多年前的徐霞客根本没有现代的探洞装备,是不可能“得洞必进”的,朱学稳先生用详细的摘抄回答了这个疑问。徐霞客当年是打着火把进洞的,他进洞的深度,与火把燃烧的持久度有关。每当朱学稳先生拿着《徐霞客游记》考察洞穴,都会发现书里的描述与眼前事物几无二致。他愈发崇敬这位古代的旅行家了。 徐霞客在3年的西南喀斯特考察中,对洞穴探测与研究的执著追求和不畏险阻精神,呈现在《徐霞客游记》的字里行间。在洞穴数量特多的峰林平原区旅行时,徐霞客《徐霞客游记》的主要内容均是记述洞穴探测的所见所闻。他有洞必探、闻洞必寻、得洞必进的作为,乃当代专业洞穴探险家所不及。这也是他获得巨大成就的缘由所在。据徐学研究者冯岁平(1995年)的统计,徐霞客在游记中记述的洞穴共有350多处。仅在桂林、阳朔的一个半月内,便探测洞穴60多个。 徐霞客对于洞穴的观察记述得全面而丰富。《徐霞客游记》中对洞穴考察与记述的内容有:洞穴所在位置,洞口朝向,相对高度,洞穴长度与规模大小,洞内空间结构,洞穴的成层性,洞穴文化与古迹,洞内人类活动,洞穴生物,洞穴温度,洞内水文(干洞、水洞及滴、流、潴等水流活动),洞内钟乳石的类型与分布。凡此等等,与现代洞穴探险家的调查内容相接近。 徐霞客不只记录客观情况,他还总结出重要的发现并对现象进行精辟的理性分析。 比如,分布在洞穴周壁上的洞穴水蚀形态(沟槽、窝穴、波痕等)是绝大多数当代游人进洞时也不一定会注意到的,比如他发现了沟、槽、龛、台、床、石痕、石鳞等形态,并给以正确命名。不是一位企望探求洞穴成因的考察者,是不会有此类特意的观察和发现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