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燕园--复制一座紫禁城
http://www.newdu.com 2024/11/23 06:11:19 中华遗产 2012年第06期 刘珊珊 参加讨论
2011年5月,北京大学东门改建方案在校内公示,接受师生与校友的评议。在整治东门交通的同时,四套方案不约而同地注意到了对于校门口风水环境的改造。北大校园交通流量最大的东门为何至今不曾建有正式的校门,东门的风水问题为何忽然被高度关注?原因很简单,因为一直以来北大燕园的正门,是向西的。而这所有着悠久传统的百年老校,又为何会一反中国朝向东或南的传统,向西方开门呢?那就要追溯到近一百年前的那个夏天…… 第一体育馆 建造时间/1930年 建筑风格/中国传统复兴式 北大未名湖东岸是宏伟的第一体育馆,它曾经是燕京大学的男生体育馆,是一座坐东朝西,主体伸出两翼的建筑。美国设计师墨菲在这里玩了个“戏法”,夏季的博雅塔边,是郁郁葱葱的绿树,完全看不到矗立其后的体育馆。建筑与湖光园景相协调,正是设计师的苦心所在。摄影/王宇鹭 南北阁(姊妹阁) 建成时间/1924年 建筑风格/中国传统复兴式 未名湖南部的山峦曾是燕大男校与女校的天然分界线,向南穿过山间小道,眼前出现一对亭亭而立的四角攒尖的方阁,它们宛如一对孪生姊妹,又被称为姊妹阁,是燕大女校的主要建筑。其中南阁以前是女校校长的办公室,北阁设有女生会见男生的交谊室,是约会畅谈的佳所。摄影/郑昱 复古中国:一位美国建筑师的紫禁城情结 1914年夏,37岁的美国建筑师亨利·墨菲在紫禁城内流连徜徉,一连几个小时,他完全被这里庄严的建筑迷住了。事后他写道:“这是世界上最好的建筑群,其他任何国家、任何城市都不可能找到如此宏伟壮丽的建筑。” 这是墨菲与中国传统建筑的初次邂逅,此后长达21年的岁月里,他将自己事业的重心放到了中国,醉心于探索中国建筑传统与西方建筑技术的结合,在华夏大地上留下了一批被称为“中国传统复兴式”的建筑,其中的巅峰之作,便是燕京大学校园,即今天的北京大学。 参观过紫禁城仅仅四天后,墨菲获得了清华大学规划设计的委托。正处于故宫之行所带来的巨大震撼中的他,提出了一个中国复古风格的设计方案。然而清华学校是以让学生出国后能迅速适应美国校园生活而设立的留美预备学校,校方最终还是选择了西洋风格的校园建筑,因此现在清华校园中标志性的“四大建筑”——大礼堂、图书馆、科学馆和体育馆,都是“洋面孔”。 尽管初战未捷,墨菲并未就此放弃对中国传统风格与现代建筑技术相结合的探索。在来中国之前,墨菲已开始尝试设计中国传统风格的校园建筑。1913年在湖南雅礼大学的设计中,他便使用了中国式的屋顶。为了让屋顶空间能够更好地通风和采光,他在大屋顶上设置了与中国建筑意趣大相径庭的五扇老虎窗,这可以说是一次不成功的尝试,最后建成的作品看起来不中不西,风格诡异,然而仍然受到了校方的好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