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半岛、辽东半岛以及杭州湾以南大陆与岛屿的基岩海岸上,广泛发育着海蚀地貌。海蚀拱是海蚀地貌中的一种珍稀景观。相比较而言,岛屿海岸上的海蚀拱数量要多于大陆海岸;而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含它们各自周边的岛屿),则是我国海蚀拱分布较多的两大区域。不过,与法国埃特尔塔“象鼻海岸”、马耳他“蓝色窗口”等国外著名的海蚀拱相比,我国大部分的海蚀拱景观还都默默无闻,等待着更多人去欣赏、品味…… 南隍城岛 山东烟台市蓬莱区 在近处灯光的照射下,南隍城岛上的一座海蚀拱散发出一种温暖的色调,与周围淡蓝色的冷色调形成了强烈反差。此刻,海面上风平浪静,低调的海蚀拱暂时远离了惊涛恶浪的拍击,呈现出一种雕塑般的宁静之美。南隍城岛位于山东半岛北端,属于庙岛群岛的一部分。庙岛群岛是山东烟台市蓬莱区北部所辖32座岛屿的总称,位于渤海海峡黄、渤二海交汇处。庙岛群岛各岛屿的海岸多为基岩海岸,分布有造型各异的海蚀拱、海蚀柱、海蚀洞等海蚀地貌景观。 涠洲岛的火山石拱桥,很少有人注意到它的存在广西北海涠洲岛,8月份的阳光沙滩弥漫着假日气息,一位明星正在沙滩上拍摄度假场景。肤色黝黑的小哥恋恋不舍地看了一眼热闹的沙滩,骑摩托艇带着我,“噌”地一下冲入海中。几分钟的剧烈颠簸之后,抵达鳄鱼山的悬崖脚下,发动机轰鸣声渐息。眼前是一堆一堆的黑色卵形石散落在石质平台上,小哥有点茫然,我却兴奋起来——前面的陡崖上保留了丰富的火山岩剖面和喷发构造,记录了火山爆发的过程。 涠洲岛是我国最大、最年轻的第四纪火山岛。大约从142万年前开始,早期的火山熔岩构筑了涠洲岛的玄武岩基座,此后岛屿又经历了百万年的海蚀过程。到了近期,即3.6万年前,岛屿最南端的南湾火山形成的射气岩浆喷发物,几乎覆盖了整个涠洲岛。 在鳄鱼山的另一侧浅滩上,堆满了不规则的岩浆喷发物。有一座横跨了一个小湾的“石拱桥”,并没有引起过往行人的注意。这座拱桥高约4米,宽约8米,长约15米,桥面并不平整。桥洞是由海水侵蚀形成的,这座桥就是一座海蚀拱。 我国基岩岸线分布图(海南省未统计在内) 数据来源: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侯西勇 深澳岬角 台湾新北市瑞芳区 深澳岬角是我国台湾岛最北端一处凸向海洋的陆地,这里有一座极为壮观的海蚀拱,当地人称之为象鼻岩。海蚀拱是海蚀地貌中的一种景观,而海蚀地貌是因海水运动对陆地侵蚀而形成的地貌。海蚀地貌多分布在基岩海岸。我国的基岩海岸长度约2400公里,约占整个大陆海岸线总长的13%。在杭州湾以南的华东、华南沿海一带,基本都能见到基岩海岸;而在杭州湾以北,基岩海岸主要集中分布在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沿岸(包括它们各自周边的岛屿)。 涠洲岛的海蚀地貌主要分布在西海岸,一个原因是西海岸处于西南向风浪的迎风面;另一个原因是该区域岩层多呈水平状,且断层发育较密集,易形成坍塌的海蚀崖。而西海岸的鳄鱼山受西南向风浪的影响最为显著,因此海蚀平台也发育得很宽广,这就为海蚀拱的形成提供了基础条件。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