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60—80年代侯仁之发现了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沙漠化的发展过程 意义 大漠归来的侯仁之把环境变迁引入了人们的研究视野 出处 北京大学九人提案 在中国北方长城沿线的生态脆弱地带,有着农业与牧业、草地与沙漠交织在一起的画卷。这种交织是上天赐予的,人类一直在其中茫然地生活,逐雨水过日子,直到有一天,人类繁衍的力量倾斜了自然的天平,这幅画卷才出现了败笔。本文把中国北方长城内外曾经发生过的大自然与人类历史的演替过程作了一次全景式的梳理,让我们对农牧交错带、生态脆弱地区、长城、沙漠化等词汇有了直观的、感性的理解。 库布齐沙漠位于鄂尔多斯高原脊线的北部,东、北、西三面临接黄河,处于半干旱到干旱气候的过渡地带,所以雨水多一些的东部和北部,发育有肥沃的土壤;而干旱的西部则只能由黄河补给的地下水养育草木。距今4200—3500年前半农半牧的朱开沟文化就是在库布齐沙漠东部发展起来的。图为库布齐沙漠公园。摄影/佚名 起伏如波的草原、赶着牛羊在绿野上游荡的牧人;江南般的沃野、河畔玉米织就的青纱帐;月下残破的塞外长城;沙尘肆虐的村庄里一张张吹皱的脸;巨大的新月形沙丘,还有湮没在沙丘间的古城……它们彼此迥异,千差万别,就像很多张截然不同的面孔,却都拥有同一个名字:农牧交错带。 浑善达克沙地,是沙与水的混合产物——沙丘被地下水浸润着,长出了疏落有致的沙榆林、林地云杉林和杜松与油松混交林。沙地疏林景观代表了森林生态到草原生态的过渡状态,——所谓的“林草交错”地带其实是指降雨量养活草原有余而生长森林不足的地带。半干旱的气候足以使表层土变干沙化,林草交错的植被又固着住了这层沙子。离北京最近的这片沙源地,被大自然维持了很好的平衡,不然,黄沙早就逼进京城了。 农与牧,不仅仅是一种生产方式上的差别,它们还代表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农,面朝黄土背朝天,年年岁岁春种秋收,日子久了,人也像庄稼一样扎下了根,不到万不得已,是绝不背井离乡的;牧,逐水草而居,有牧草的地方才是家园,偌大的天空下四顾苍茫,最亲密的就是胯下的骏马,而人和马一样,也孕育出一颗飘荡的心,岁岁年年,向往远方。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