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三天皇帝梦,五十七岁窃国贼”,说的是近代史上饱受争议的人物——袁世凯。他出身官宦、考不上秀才,练过新军、当过总理大臣乃至大总统、皇帝。这样一位既革命又复辟的人物,其死后的陵墓,也颇多异样,从中既可见此人之复杂矛盾,又足证近代史之诡异多艰。 百年“皇帝”冢:袁世凯入葬河南彰德(今安阳)是在1916年,距今已近百年。袁林,这教科书上的“窃国大盗”之墓,历经了军阀混战、日据,甚至文革时期,风雨过后,竟大致安好。也许,诡异多变的不仅仅是近代史。 袁项城为何钟情彰德府 袁世凯出生于河南项城,因此得名“袁项城”,但他死后却并未落叶归根,而是葬于彰德(今河南安阳)洹上村。个中原因,不外乎有以下这几点:首先,这与其家事有关。袁世凯在直隶总督任上时,生母刘氏去世,其大哥袁世敦因为刘氏只是小妾的缘故,不许她进袁家祖坟。袁世凯从此与大哥结怨,终生都没有再回项城。 其次,这里既使袁世凯凭彰德秋操名闻全国,又是他东山再起之福地。1906年10月,清政府在彰德例行“军事演习”,袁世凯训练的北洋军作为“北军”,湖北与河南的新军组成“南军”。在这场“南攻北守”的大战中,北洋军表现卓越,袁世凯由此开始为慈禧太后所瞩目,并从此平步青云,成为清廷首屈一指的权臣。 把持“枪杆子”:袁式新军的“小站练兵”之后,晚清政府开始注重新式军队的培养,袁世凯也一步步接近权力核心。1903年清廷成立练兵处,统一对新军的领导,图为时任会办练兵大臣的袁世凯(右三)与铁良(时任襄同办理)检阅新军。 图为晚清新军在天津进行西式体操训练。如此大搞野战操练的新军,并没有为国防派上多大用途,其后,部分新军在武昌起义时成为革命军,另有部分后为军阀把持。 慈禧去世后,摄政王载沣对袁世凯颇为忌惮,以“患足疾”的理由,将他赶出了朝廷。袁世凯索性“隐居”安阳洹水之侧。美国《纽约时报》曾载有布洛克博士在袁宅内的见闻,其描写耐人寻味:“这间房外形设计具有典型的中国特色,而房内陈设却又具有欧式风味。整个房子灯火通明。”袁宅的这种中西杂糅,透露出的,是袁世凯个人的喜好与倾向。 利用“洋博士”:袁世凯深知“师夷长技”的重要,在小站时期就聘任日本人坂西利八郎(中文名班志超)为军事顾问,图为袁任临时大总统时的洋顾问们,美国人韦罗贝(左一)、日本人有贺长雄(左二)、英国人莫理循(右二)等“洋博士”,都曾作为“左膀右臂”,为袁世凯所倚重。供图/李学通 在洹上村,袁世凯曾一住三年,坐观天下成败,直到辛亥革命爆发,清廷最终不得不再次起用袁世凯,并委之以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由此手握大权,一方面与南方革命党人停战议和,另一方面又在北京胁迫清帝退位——俨然新旧力量的中间人。南京临时参议院信守承诺,在孙中山辞职后,全票推举袁世凯为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当时参议院在致袁世凯的电报中说:“同人深幸公为世界第二之华盛顿,我中华民国之第一之伟业,共和之幸福,实基此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