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成都市中心首次发现的战国时期大型船棺墓葬被认为是古蜀开明王朝王族或亲族墓地,也是该地区仅次于广汉三星堆的一处极具观赏性的古代遗存。棺中尸骨以20岁左右的年轻人居多,王室家族为何大量年少夭折?它与困扰人们多时的三星堆文化之谜是否有联系?若干年后,它或许会成为成都的一个重要标志性文化景点。 在成都商业街施工现场发现的战国时期大型船棺葬 长18.8米、直径达1.7米的巨型船棺 1.发掘现场全景 2.考古现场复原示意图 在墓穴的中腰位置,放置有一根粗巨的大木枋,将墓穴划分为南北两个墓室。北墓室似乎为主室,主要的大型船棺都放置在此;南墓室面积较北墓室略小,除了一具贯穿南、北墓室的大型船棺外,保留下来的棺木是空荡荡的,没有摆放船棺或其他形制的棺木。这或许是由于蜀国灭亡以后,这些主要的船棺被有意迁移或破坏,所以只有墓穴两侧的次要船棺保存了下来。在墓穴外的南面,有一座同时期的建筑基址。该基址似是以土为台基,周围有架空木平座,前面有粗大檐柱且前檐开敞的木结构殿堂。殿堂的两侧有木构的耳室,耳室的东西两侧壁正好与墓穴东西两边相对应,故殿堂与墓穴应是统一规划、作为墓地的祭祀性建筑而设立的。墓穴的北面现在压在街道下,但从墓穴东壁的坑缘木枋继续向北延伸的情况分析,在该墓穴的北面也应当有一座与南面类似的祭祀性建筑。至于已知这些遗迹现象的更南和更北面,或许还有其他墓地的存在 独木棺开棺时的情景 中国古代南方水运发达,有“北人骑马,南人乘船”之说,以船棺入葬,与北方丧葬文化中的“车马坑”有异曲同工之妙 位于成都市中心的商业街历来是商贸重地。日子滑到2000年7月29日,四川省委办公厅在商业街58号修建机关食堂地下室时,偶然发现了几具大型船棺。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获悉后,于8月1日迅速派人进驻,抢救性发掘工作随即展开。尽管准备时间仓促,考古队员还是严格按照田野考古发掘规程,先对工程范围进行全面钻探,之后布方发掘,实际发掘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 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细致发掘工作,一处罕见的大型战国船棺墓葬初现轮廓:这是一处距今2400年左右的古蜀开明王朝晚期(约当战国早、中期)的大型多棺合葬的土坑竖穴墓。墓向为东北—西南向,墓坑长约30米,宽约20米,面积达600平方米,局部范围在汉代曾受到扰乱和破坏。墓坑现存船棺、独木棺等葬具17具,其中大型的(10米以上)有4具,最大的1具长达18.8米,直径1.7米,堪称中国的“船棺王”。其余13具为小型,包括一些为殉人或专置随葬品的小型木棺。令人惊异的是,所有棺木均用贵重的千年桢楠整木凿成。葬具下垫有纵横交错的枕木。遗憾的是,墓坑现存17具葬具中除3具小型船棺未被盗掘外,多数均被盗,或在汉代遭到损坏,但还有7具船棺、独木棺葬具保存较完好,其中5具棺盖、棺身均完整保存。据专家们推测:整个墓坑若不遭到破坏,葬具总量应超过30具。由于各木棺周围满填密不透气的青膏泥,木棺及随葬的漆木器和竹席均保存较好。 商业街船棺墓地规模宏大,但这种宏大是通过一个群体来体现的。在以前发现的船棺墓中,虽然有个别数棺一穴的例子,但像这样大的墓穴和一穴中这样多的船棺(包括少量其他形的棺木),以前还从未发现过。 与中原地区常见的丧葬形式不同的是,这些棺木为什么用整木凿成船形呢?原来中国古代南方水运发达,有“北人骑马,南人乘船”之说。以船棺入葬,意为乘一叶小舟抵达彼岸世界,这与北方丧葬文化中的“车马坑”颇有异曲同工之妙,“船棺葬”也就成了南方丧葬文化尤其是巴蜀丧葬文化的独特风景。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