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中国西汉时期凿通的天山夏特故道,全长仅为120公里,却把跨越新疆天山南北的路缩短了近2000公里,因此它在古丝绸之路上扮演了最为重要的角色。在这条故道上,不仅拥有众多高山垭口、激流以及马匹无法通过的冰川、冰缝、冰河等自然景观,也有历史悠久的夏特石人和石刻文化遗迹。新疆考古学家张平曾数次对它进行考察。 作为古丝绸之路上最为险峻的一条隘道,夏特故道的地质条件十分复杂,除了险峻的陡坡、垭口之外,冰川、冰缝、冰河等都会给穿越者构成极大的威胁,途中有些地方,甚至连马匹都无法通过,大量物资要靠肩挑背扛,对在高海拔穿越者的体力来说,也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鲁迅先生说,这世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我觉得这话对于天山深处的夏特故道来说,同样十分契合。 作为穿越天山中麓的著名丝绸之路,夏特故道北起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昭苏县的夏特牧场,南至阿克苏地区温宿县的破城子,全长只有120公里,却一下子沟通了天山南北,把伊犁通往南疆的距离缩短了数倍,改变了原来需要绕路2000多公里、车马劳顿数月才能抵达的局面。但是,这条愣是从峡谷和冰川当中开辟出来的便捷通道,毕竟涉险天山,穿越时的艰苦困难之处,处处皆是。 夏特故道所处的天山山脉,东西横贯中国新疆中部,其西端位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三国境内,全长约2500公里,东段主峰博格达峰海拔5445米,西段主峰托木尔峰海拔7443米,而新疆境内分布的天山东西长约1760公里,南北宽约250—350公里,平均海拔4000米,是中温带和暖温带气候的分界线,也是塔里木和准噶尔两盆地的分界带。科考数据表明:中国境内的天山有9000余条冰川,冰储量也位居中国前列,其中冰河、冰缝密布,古人在这样险峻的山中开凿的夏特故道,注定要面对密布的冰川、汹涌的冰河以及雪崩和冰雪融化、冰河暴涨等多重威胁。 尽管故道如今已经弃用,但随着探险热走进这里的人们,跟历史上的古人一样,同样面对着危险的境地。现代人热衷的探险线路,一般是从夏特乡北端的温泉开始,到天山南端的阿克苏结束。遇到5、6月份冰雪融化、雪崩不断,当地政府禁止任何探险队伍进入的情况,也有人冒险选择从阿克苏进入、从夏特走出的方法穿越。不过气温变化反复,需要精确把握。如果从夏特乡出去时,雪已融化,之前的雪崩不会造成太大影响,反之,则要困难很多。我听说曾经数次穿越夏特故道的新疆摄影师宋玉江,不久前竟然首次带队成功反穿,很是惊讶。其实我对夏特故道的考察,也经历过两次,分别是1997年的5月和2004年的7月,可惜两次都未穿越,只是考察了部分冰川、冰河,以及木扎尔特河畔的夏特古城、夏特沟口外山前地带的石人墓葬、夏特沟谷等历史遗迹。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