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宁河谷是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中一片最肥沃的土地,在那里散落着数百处用巨石构筑的坟茔。两千多年前,大石墓的主人便在这里栖息、繁衍。他们是谁?是从哪里承袭来巨石崇拜的风俗?是用什么手段将笨重的巨石垒筑堆砌?他们和同处西南的蜀、巴、滇、夜郎等古代民族有联系吗?……一连串的疑问,主导着考古人员的发掘和探索工作,并最终解析出两千多年前中国巨石崇拜的奥秘。 大石墓是安宁河流域原住民独特的墓葬形式,因墓顶与墓壁都用重达数吨的大石作材料而得名。图中,一台起重30吨的吊车正将西昌黄水洼垴1号大石墓的墓顶巨石吊起。 大石墓外观虽大,但墓室却窄小 2004年7月的一天,一辆起重30吨的长臂吊车正隆隆地向安宁河东岸一块工地开去,引来众多的行人驻足观望。在工地上忙碌的人群不是头带红盔的修筑攀西高速公路的工人,而是四川省考古研究所和凉山州博物馆的考古队员。这天是大石墓发掘的关键阶段——揭墓顶石。 攀枝花—西昌高速公路是正在修建的成都—昆明高速公路的中段。由于公路要从地势平缓的安宁河东岸古代文化遗存分布最为密集的地方通过,随着攀西高速公路建设的进行,将有6座大石墓会从地面消失。为抢救这批文物,考古工作者们头顶安宁河谷7月的骄阳战斗在工地上。 发掘大石墓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首先要将墓葬封土上的杂草树木清理干净,然后解剖封土,弄清封土的堆积情况,再把封土清除,将整个墓室暴露出来。再下一步是揭去盖顶石,开始对墓室的清理。待淤土和随葬品清理完后,经过人工平整的墓底会显露出来。待墓底的卵石全部起出,一座大石墓的野外发掘工作才告结束。 随着指挥人员的哨声,吊车的长臂缓缓抬升起来,被钢索系牢的墓顶石在人们的猜测、议论声中被一个个吊离墓顶。构筑大石墓的巨石每块重达6、7吨,如果想凭人力将墓顶巨石拖离墓坑,没有五六十人休想动它分毫。当一条长长的墓室完全显露在人们眼前时,严阵以待的考古队员们便手拿小铲开始忙碌起来。这是考古人员正在发掘西昌黄水洼垴1号大石墓的情景。 大石墓是安宁河谷一带特有的一种葬式。它用巨石建造,又高耸于地表,高度多在2—3米之间,加上长长的墓冢,远远就能看到它魁伟的身姿。由于安宁河流域位于四川西南一隅,多年来一直是四川考古的处女地。上世纪30年代,老一辈考古学家郑德坤先生到安宁河流域考察时发现了这种用巨石构筑的坟墓,并在所著《四川史前文化》一书中第一次做了记载。但由于“藏在深闺无人识”,在当年热火朝天的“三线建设”中,不知有多少大石墓被毁于推土机下。直到上世纪70年代,安宁河流域大石墓的科学调查、发掘和研究工作才正式拉开序幕。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