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以内阁在紫禁城太和门外,容易泄露机密为由,在隆宗门内设置军机房,为其处理紧急军务之用。自诞生之日起,军机处就摆脱了正式官僚体系繁琐的毛病,非常适合皇帝加强君权的意愿,逐渐使其超越议政王大臣会议、内阁,成为最主要的政治核心。 摄影/严向群 清代方浚师在《蕉轩随录》中记述,有个叫吴葆晋曾遗憾地说:“在京师时,有恨事二:中进士不入馆选,官中书未直(值)军机处。故每遇翰林,未尝与之讲词章,遇军机章京( 军机章京,俗称“小军机”,早期也称为“司员”。)未尝与之论朝政也。” 这个吴葆晋的言论,道出了清代读书做官者们的无限心事。考上进士了,却没有进入翰林院,说明你的殿试成绩不理想。清代殿试,成绩在二甲末流以及三甲之中者,一般都会直接留在京中衙门当“科员”(内阁中书或六部主事),再等而下之,就发到地方去做七品知县。而那些二甲及二甲以上的进士,直接入翰林院,不但得了个清流的好名声,而且可以有大段的时间来做学问。出来后,他们不仅有了翰林的身价,而且社会地位与作官的机会都会更高、更多。 实际上在中央衙门里做小官僚也有自己的前途。只不过,说起“上班”来,在中央,最叫人羡慕的即是入军机处,做章京。虽然内阁中书与军机章京的品级一样,但前途与地位却有很大差别,坊间甚至有“读书应进翰林院,上班就来军机处”之说。 清初沿用明制,中央事务统由内阁率理。但内阁机构日益庞杂,工作效率降低,因此,在顺治、康熙时期,又出现了“南书房直(值)臣”,就是皇帝选几个心腹词臣,时刻在乾清门内的“南书房”中候着,不定什么时候皇帝就会召见,一起商量些机密的事情,因此当时的“南书房直臣”们有的品级不高,却很有势力。如康熙朝的高士奇,连进士都不是,官品也只是六品,但王公大臣每天都跑到他的府宅外等候,打听宫中的秘密。甚至他的恩师、内阁首辅大臣明珠,也一样溜溜地跑到胡同口去候着。到了雍正时期,雍正帝好搞单线联系,致使南书房式微。当时正赶上青海打仗,军务繁忙,由于内阁在太和门外,人多地杂,怕泄漏军机,因而在隆宗门内设置“军需房”,选派谨密的内阁中书入值,缮写密旨。由于地近内廷,便于随时宣召,讨论拟旨。临时设置的军需房,后来扩大编制为正式机构,改名“军机处”。在乾清门西侧隆宗门内,南北向各五楹,北屋为军机大臣直(值)庐,南屋为军机章京直(值)庐。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