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宗门外那一溜简陋的平房,平时少有人注意,它是军机处的所在。军机处因应西北军务而设,却成为了清朝决策中心,这其中有什么缘由?『乾纲独断』是皇帝的梦想,清朝皇帝是如何借着军机处,实现『以一人治天下』的? 军机处是清帝国的决策中心。举凡国计民生的大政方针,均由此发往全国。左图是军机处外一景。大门紧锁,门廊外的游客好奇地向内窥视。了解军机处的运行机制,才能掌握理解大清帝国的一把钥匙。摄影/逆光 紫禁城的乾清宫广场西侧,靠近隆宗门,有一排简陋的平房。与金碧辉煌的宫殿相比,它颇显寒酸,游客们也大多会忽略它。然而,别看它不起眼,它却是大清帝国一百八十余年的决策中枢。它就是军机处。 军机处为清朝独有,首创者乃雍正帝。雍正为何要设立这么一个“中央军事领导小组”?根本原因是想有效发挥君主集权的优势,而导火索是一场发生在帝国西北边陲的战争。 平定准噶尔 准噶尔是清帝国的宿敌。康雍乾三位皇帝用了半个多世纪,才将其平定。左图为郎世宁制作的铜版画,反映清军平定伊犁,接受准噶尔投降场景。军机处正是在与准噶尔战争中应运而生,成为“皇帝集权的左右手”的。供图/故宫博物院 “一人治天下”的梦想 事情起于雍正二年(1724年),青海和硕特蒙古首领罗卜藏丹津叛乱,被年羹尧、岳钟琪荡平。罗卜藏丹津逃亡准噶尔。准噶尔是清廷的老对手了。康熙皇帝都披挂上阵,三次亲征准噶尔。雍正四年,内政整肃完毕,皇帝准备对准噶尔用兵。 雍正七年,战争爆发。军情如火,需立即处理,且必须秘密。但当时的政治机构却不尽如人意。清承明制,以内阁为行政中心。内阁设于紫禁城太和门外文渊阁附近,而雍正皇帝在养心殿处理政务、就寝,两者相距一千余米。宫禁重重,手续繁多的处理流程,极易延误时机;而军报到京,先经内阁,容易泄露机密。于是雍正以需要密近的处理机关为借口,在隆宗门一带搭建了一排平房,始称军需房,后改称军机房,又改称军机处,遴选心腹允祥、张廷玉、蒋廷锡三人秘密办理军务。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