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里岗期(即商代前期)的青铜器无论在工艺上或艺术上都有相当的成就,其典型器物的出土比殷墟范围更广。我们一般把殷墟代表商文化或视为商文明的巅峰,我认为这样的说法可能忽视二里岗期青铜器的重要性。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贝格立 商代青铜器窖藏坑发掘现场 1982年7月11日,距郑州商代城址东南角外侧约54米处的郑州向阳回族食品厂在扩建厂房时发现了一个重要窖藏,出土的铜器形制巨大,花纹精美。出土时大方鼎在东,大圆鼎在西,两鼎鼎口相对,平倒在坑底。这些青铜器的发现,为研究商代中期青铜铸造工艺和装饰艺术,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100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引发了后来殷墟考古的辉煌;50年前,一座沉睡了3500多年的商代都城,因为河南省省会由开封迁往郑州而被无意间惊醒。鼎盛时期的郑州商城曾经是一处举世瞩目、代表着无上权威的地方。但由于这座城市中没有发现像殷墟甲骨文一样的文字,也没有发现像殷墟那样的王陵大墓,所以有关它的定性长期争执不下。对于郑州商城的发掘与认识过程,很可能比它最初兴建时还要复杂与耗时。历经50年后的今天,这座已沉没了数千年的巨大城池,才初显原形。 韩维周时常自言自语:“说不定会产生第二个殷墟呢!” 20世纪50年代初,刚刚从连年炮火和硝烟中解放出来的郑州市,到处是一派建设的繁荣景象。郑州市南学街小学教师韩维周因为喜爱古迹,就经常到郑州城外施工现场去考察,他期望着能有一次意外的发现。也正是由于他的这种痴心梦想,为以后郑州商城的发现提供了契机。 横空出世的“杜岭一号”青铜方鼎 1974年9月,在郑州商城西城墙外约300米的杜岭土岗施挖防空洞时,发现了一批重要青铜器。其中“杜岭一号”铜鼎通高100厘米,横长62.5厘米,重86.4公斤。它虽然没有安阳殷墟出土的“司母戊”铜方鼎的形体大,但却比“司母戊”大鼎的年代早100多年,是我国目前所发现的商代前期青铜器中罕见的重器。鼎为双耳,斗形方腹,四个圆柱形空足粗壮有力。器表饰饕餮纹与乳钉纹,造型浑厚,制作精良,代表了商代早期的工艺水平,应该是商王祭祀先王用的礼器。方鼎腹底有烟熏的痕迹,说明是实用物,当时系为烹食器。 韩维周早年在开封河南古迹研究会供职,从事考古工作。新中国建立初期,韩维周被郑州南学街小学聘为语文教师。初到郑州,他便敏感地察觉到周围处处散发着的远古气息,因而使他终日魂不守舍。 郑州商城城墙遗址 位于郑州城东路与东大街交汇处。近半个世纪以来,郑州商城城墙曾备受凌虐。在城墙上炼钢铁、建猪圈以及种田、挖洞、盖房,对郑州人来说并不是陌生的历史。近几年,随着对郑州商城遗址保护力度的加强,古老的城墙和现代市民生活的关系已日渐融洽。 二里岗是一处中间高、南北两侧逐渐降低的丘陵地。平时这里荒无人烟,一派苍凉。韩维周常手拿着小铲,边走边挖,他发现残留在土层中破碎的、像拇指大小的陶片比比皆是。这究竟是什么时代的遗物?难道都是商代的吗?他经常自言自语:“说不定还会产生第二个殷墟呢!”他迫切希望解开其中的秘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