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709年,康熙皇帝正式为圆明园赐名,从此,这座以辉煌和奢华闻名于世的皇家园林有了响亮的名字。圆明园又是多灾多难的,她像一块美丽的丝绸被贪婪的入侵者一次又一次地撕扯着。今天,我们只能在废墟中感叹历史的残酷,缅怀和追忆这曾经的世界奇迹。虽然经过一次次的努力,渴望与流散在世界各地的圆明园遗珍破镜重圆,然而圆明园存世文物沧桑复杂的遭遇,使得它们无法踏上回家的路。 一方清乾隆皇帝的御用玺印由白玉制成,印钮是两条交相缠绕的蛟龙,龙胸前挺,龙首高扬,龙鳞、龙发、龙足都精工雕琢,细腻地呈现出一股威猛之态,这方印玺正象征了清朝最繁盛年代王权的至高无上。 西洋楼的残迹孑然立于苍茫的夜色之中,它们是为数不多的在原地幸存下来的圆明园残余文物。毁于1860年的圆明园如今惟余残骸,再无法复原昔日盛景,而那些历尽百年风雨而流散园外的文物们又命运如何呢?摄影/王凯 当这样一方玉玺出现在2004年香港苏富比的拍卖名录上,立即引起了北京故宫博物院宫廷历史部的专家郭福祥的注意。印玺的印文赫然三个篆法古朴的大字“纪恩堂”,而印身四周密密用蝇头小楷镌刻了一篇乾隆帝的御制文《纪恩堂记》,这些都透露了它极为特殊的“身世”—这是一方宫殿玺,也是乾隆皇帝一生深爱之物。 图中再现了康熙六十一年(1722)三月二十五日康熙帝与四子胤(雍正帝)、孙子弘历(乾隆帝)三代在圆明园牡丹台游乐的情景,乾隆皇帝珍爱圆明园正与这段轶事相关。 “纪恩堂”玺此次现身之前,被记载存放于圆明园四十景之一“镂月开云”的纪恩堂内。清代历史上所建造的纪恩堂共有两处,一处在圆明园,另一处在避暑山庄。少年时代还未称帝的弘历就是在圆明园牡丹台镂月开云殿初次觐见祖父康熙,后来又在热河避暑山庄万壑松风内再次隆受深恩,《纪恩堂记》和《避暑山庄纪恩堂记》这两篇乾隆亲撰的文章,也被阴刻于两方美玉之上,那方避暑山庄的“纪恩堂”玺现在就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而圆明园之玺辗转流徙了144年后,才再次进入世人的视线,且带着一身沧桑之痕。 拍卖回购就是文物回归吗? 郭福祥在鉴赏被拍卖的纪恩堂玉玺时,找到了现藏于北京故宫的《乾隆宝薮》(乾隆御玺印谱)中的著录加以比对。根据《乾隆宝薮》记载,纪恩堂玺所用的材质是白玉,按照宫中惯例来说,凡是在这本册籍中标注为白玉材质的宝玺都应是用洁白温润的上好玉材雕制。而今天人们见到的圆明园纪恩堂玺却泛出一种幽幽的青色,甚至局部呈现出黑色。如果仔细观察印体,还会发现一些细微的裂痕,这显然不应是美玉原本的样子。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