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西南部蒙蒂纳克附近的4位当地少年郊游时,无意中发现了被一棵连根拔起的大树半掩着的洞穴,这个洞穴的通道把几个探寻秘密的孩子带到了附近一个不足一平方米的洞口,好奇爬进去的他们竟意外揭开了在黑暗中沉寂了1万3千多年的史前杰作:在法国的拉斯科岩洞的洞顶和墙壁上布满了大大小小造型粗犷、色彩鲜艳的野牛和其他动物形象的绘画,它们被证实为旧石器时代的痕迹! 如今,拉斯科的野牛壁画作为人类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绘画作品出现在许多美术书籍的第一页,那极深的红、凝重的棕、跃动的黄不禁让现代人叹服于远古人类的色彩感。在它以万为计时单位的长长里程中,早已与岩石融为一体的颜料正是古人取自大自然数十亿年选择的结晶,也许当时是一块微微泛着荧光的石头,也许是一株不被注意的花草,它们魔术般地变出绚丽的色彩,牢牢凝固数千年,让时间停留在落笔的一瞬,留给后人满眼的斑斓。 正是如此,在化学工艺高度发达的今天,当越来越多的颜色在精密计算中完美显现,各种油彩、新颜色或是“古代秘方”都可以从牙膏管中方便挤出的时候,还是有那么多著名的画家、艺术工作者使用最传统的方法表达着自己对天然颜料的执着热爱,这激发了我对颜料故事本身的好奇,带着溯源的想法,我走进了中央美院专门研究材料技法的胡伟工作室,体验贯穿人类文明的色彩视觉之旅。 画家与石头 在工作室中,最抢眼的就是占了两面墙壁的高高书架,一面摆满了胡教授和他的学生从全国各地“搜”来的大大小小的石头,另一面整齐地放置着一排排装着五颜六色颜料的玻璃瓶。胡老师和他的学生都对天然矿物颜料情有独衷。 “真正的矿物制成的颜色中含有细微颗粒,它带来的质感是染色颜料无法取代的。” 胡老师说。 在这里,学生们可以像18世纪以前的画家一样亲手试着研磨各种矿物用在自己的画上。 绢上的簪花仕女图:朱砂、胭脂、藤黄、花青……在中唐的周手中组合成了一幅幅精美绝伦的艺术品,他笔下的仕女形象大多体格丰腴、皮肤细腻、神情悠散、服饰飘逸。 人们最初接触矿物颜料的时间比拉斯科岩洞出现具体动物形象的时间还要早很多,这一事实的证据恰似史前人类一种有趣的游戏——他们在岩洞的墙壁上留下红或黑的彩色手印痕迹。同时发现的残留着颜料的骨管和手印上喷溅的痕迹展示着当时的情景:或是由于祭祀,或是出于一种自我表现的热情,不分大人小孩争先恐后地用不同方式在岩面上留下自己的手印,有的是在手掌上直接涂满颜料印在墙壁上的“阳形手印”;有的是将手掌叉开贴在岩壁上,吹出骨管中的颜料喷溅在手的四周形成的阴暗对比清晰的“阴形手印”,通过氧化铁和赭石矿研磨得到的多种红色及由木炭和动物脂肪提取的黑色经历了上万年的时间考验。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