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全县69个乡镇无一没有石窟,如果将境内的佛像首尾相连,足足有5公里长。这些石窟的开凿年代从五代、唐宋延续至明清,甚至现在还在开凿,是鲜见的继续生长着的石窟群落。 这是月亮坪第一处石窟中的第三窟,我们在当地文管员吴忠富的引领下,拨开荒草,爬进洞窟。这个高2米、进深3米、离地约6米的经窟,窟壁刻有唐代的楷体经文,字体清晰可辨。经考证,这一窟的经文是异常珍贵的《大方便佛报恩经》。摄影/袁蓉荪 这是唐代规模最大的释迦牟尼涅造像,卧佛全长23米,头东脚西,左胁而卧,改变了佛经中关于释迦牟尼“北首右胁卧,枕手累双足”的描述,估计是施工工匠根据地势而改变的形象,在国内很少见。卧佛下的空地是居民纳凉、聚会、唱歌、跳舞的场所,当地人世世代代就在佛的凝视下过着衣食无忧的农耕生活。摄影/袁蓉荪 佛教从印度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一路上留下了诸多精美绝伦的石窟造像,从新疆克孜尔石窟,到敦煌莫高窟、天梯山石窟、榆林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安史之乱后,中国北方知名石窟相继衰弱,中国石窟艺术的去向,一度成为学术界争论的焦点。2009年盛夏,我与摄影师袁蓉荪再次来到资阳市安岳县。我发现中国石窟艺术从中原南渡到了安岳,并在这里走向了重庆市大足县。 石窟造像,从中原走入四川 我来到安岳县八庙乡卧佛沟时,这里没有佛国的安宁,却如同城市的工地一般热闹。村民撬开爬满青苔的青石板,工匠用铁凿与铁锤凿去新石板的棱角,两个光着膀子的汉子抬起百十斤重的石夯。卧佛沟众神的涅槃之梦,在这个闷热的夏日清晨,被一声声清脆的凿石声惊醒。 卧佛沟全长865米,宽约百米,两头窄,中间宽,形如船只,南北两边红色细砂岩壁上,开凿着84窟摩崖造像与15窟佛经,佛像总计有1600余尊之多。卧佛沟之名因卧佛而来。卧佛全称“释迦牟尼涅槃图”,涅槃是梵语,意味着脱离生死轮回、成佛的最高境界。卧佛侧卧于山腰上,双目微闭,嘴角微微上翘,给人一种安详、恬静之感。清晨,阳光撒满山沟,其中一抹斜斜地射在卧佛脸庞上,曲眉丰颐,慈祥端庄,俯视着山沟中忙碌的众生。 卧佛沟的村民,祖祖辈辈与佛像为邻,山上石头多,村里的许多房子都是用石材做墙体和柱子,有的整根石柱高达七八米,进出庭院的石径两旁也挡着石板,就连农家的风车都用石头砌成。如今,他们打算将这尊长达23米的唐朝卧佛打造成景点,重铺石板路是计划的第一步。遗憾的是,卧佛沟至今还未修上公路,只能在跑马滩水库租乘小船,或者干脆绕个大圈从邻县遂宁借道而来,因而游客寥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