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甘肃武威的天梯山石窟,既不是建造最早的石窟,也非最精美的石窟,为何会享有“石窟鼻祖”的美誉? 第13窟·唐代大佛 图为天梯山石窟中唯一一座对外开放的洞窟,同时也是最大的一座,从窟底到窟顶高27米。窟内现存石胎泥塑7身,中为身高23米的大佛,两侧从里到外分别雕造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为了充分体现大佛的宏伟形象,两侧雕像显得过于拥挤。而且,经历代多次重修,大佛体态略有臃肿。在窟顶左右两侧壁上部,还残留有清代所绘壁画。题材以牡丹、菊花等花卉云纹和青狮、白象及双鹿等为主。 在武威市南50公里的祁连山脉中,有一片开阔的盆地。四周峰峦如聚,发源自祁连雪山的黄羊河,自南而北贯穿了整个盆地。盆地北缘,山路崎岖,登临如上天梯,故名天梯山。石窟鼻祖——天梯山石窟就位于此处。 既不是云冈石窟、龙门石窟,也不是莫高窟,却是相对来说不太知名的天梯山石窟享有这个美誉。这是为何? 武威,也称凉州,处于河西走廊最东端。魏晋时期,随佛教传入,西来东往的高僧大德多驻锡于此。在当地统治者的扶持下,凉州成为西北地区最主要的佛教中心。著名高僧竺法护、鸠摩罗什、昙无谶、昙摩密多等,都曾在此译经。公元412年,北凉国主沮渠蒙逊迁都凉州,称河西王。蒙逊“专弘事佛,于凉州南百里崖中大造形象,千变万化,惊人眩目”。这座距今1600年的凉州石窟便是天梯山石窟。此后,多个朝代均有开凿之举。至今有北凉5窟,北魏4窟,唐代3窟,不明朝代7窟。 第3窟·初唐彩塑 与第13窟相比,同是唐代的雕塑,原第3窟内的彩塑右胁侍菩萨(下图,现藏甘肃省博物馆)发髻耸起,余发三绺垂肩,曲眉丰颐,神情娴静,庄重而不失妩媚。身体肌肉丰满匀称,体态优雅。更能体现天梯山石窟唐代造像的精美。 著名考古学教授宿白先生综合天梯山第1、4两窟和河西地区的金塔寺、文殊寺石窟后,将新疆以东最早的石窟样式称为“凉州模式”,它包括数种特征:有设置大佛的佛殿窟;主要佛像有释迦、交脚菩萨装的弥勒;窟壁上画千佛;边饰花纹有两方连续的化生忍冬;佛和菩萨面向浑圆,眼多细长,深目高鼻……等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