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源于昆仑山脉的克里雅河,自南向北流经新疆于田之后,继续向北深入塔克拉玛干沙漠百余公里。在这条河的末端,有一个叫做达里雅博依的村庄,它跟1994年发现的圆沙古城相距不过几十公里。因为交通不便,这个几乎与世隔绝的沙漠绿洲里的小村庄,还保留着独特的文化。 在达里雅博依,几乎见不到砖石建造的房屋,除了学校之外,村民们居住的房子主要是靠胡杨和红柳的树枝以及芦苇搭建的。在夏季,这样的房子四面透风,所以沙子会透过墙体的缝隙进到屋里,在村民睡觉的毡子上留下厚厚的一层沙子。当冬天到来的时候,村民会用河泥和芦苇的混合物糊在房子外面,起到加固作用并阻挡风沙。 达里雅博依是克里雅河末端的一个小村庄。绵延500多公里的克里雅河流到这里,已经接近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中心,在漫无边际的沙丘之间,河水再也无力摆动和前行,在将圆沙古城遗弃在沙漠深处之后,它把最后的能量留给了达里雅博依。 达里雅博依是河岸边的意思,所以人们称它为大河沿村。现在它已经在克里雅河的尾闾,河流到这里,已经耗尽了最后的水,悄悄地消失在沙漠深处。事实上很久以前它并不在克里雅河的尾闾。克里雅河发源于昆仑山脉,这条“飘忽不定”的河,是由冰雪融水汇合而成的,沿途又携带了库拉普河和喀什塔什河之水,自南向北流动,在出山口普鲁村往下滋润于田县绿洲后,继续穿越沙漠蜿蜒向北。考古发现,它流经达里雅博依西北侧的喀拉墩和圆沙古城,最后与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端的塔里木河相连,历史上流淌最远的距离达800多公里。因为经常遭受季节性洪水影响,克里雅河不断向东改道,后来又随着上游水土开发和大漠向南推进,河流渐渐缩短行程,最终在达里雅博依戛然而止,孕育出一个生长着大面积胡杨、红柳和芦苇的绿洲。 1896年,瑞典籍探险家斯文·赫定深入塔克拉玛干沙漠,在沙海中找到汉唐遗址丹丹乌里克和喀拉墩后,经过一片树林和芦苇丛生的滩地,并见到了一群在那里生活的人,这就是达里雅博依。斯文·赫定后来在《亚洲腹地旅行记》中描述说:“树林中的这些人是真正的隐者,连中国皇帝管理着的新疆都不知道。” 到了上世纪50年代,新疆于田县政府派人达到这里并给它赋予了一个新的地名:达里雅博依。尽管如今这里已经能够通过卫星电视接收几个维语频道,但是高大的沙丘挡住了外界的视线,使这里依然像个悄然的隐居之地。从外界进入这里并不那么容易,即便是我们这样装备精良的考察队,也需要费上一番周折。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