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今的静园已经按照“修旧如故”的原则,恢复成溥仪居住时的样子。图为修复前的静园。 与静园的邂逅纯粹是缘于我初到天津时的游逛。当听说离自己的住处不远就有溥仪故居后,我便在一个闲散的午后,带着相机、骑着单车上路了。 静园非常不起眼地睡在天津和平区鞍山道旁。这一片略显老旧杂乱的街区,在中国近代史上扮演过一个特殊的角色。“八国资本的滩头、没落贵族的外所”,描绘了天津近代的短暂喧闹,也在老城中留下了极多遗迹。20世纪初,下野政客、失意军阀、遗老遗少,带着落寞和惆怅,避居天津,在充满灰色的庇护和享乐中,放任着余生的颓唐。他们当中也包括大清王朝日薄西山之后的失意代表—溥仪。 1925年,被冯玉祥逐出紫禁城的逊帝溥仪偕皇后婉容、淑妃文秀在天津落脚。4年后,他们迁入这个幽静的居所,并命名为“静园”,寓意“静观其变、静待时机”,以图东山再起。这里的确足够寂静,然而他心中隐秘的海市蜃楼,终究被历史的滚滚车轮所碾碎。 七十多年后,我怀着对这段传奇的惊羡推开红漆斑驳的偏门,发现这里已是一个破落的大杂院。庭院中杂草丛生,杂物遍地,毫无章法地分布着低矮而逼仄的小破房,仿佛随时会在一场大雨中倾颓成废墟。四周高大围墙的表面粗糙得如同老年人的皱纹,仿佛与大自然共生,守护着宁静。院里一个蜂窝煤炉上放着饼铛,一个赤膊的男人正在烙馅饼,看来是院内住户,对我的走动与拍照熟视无睹。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