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闯关东》以曲折的故事情节表现了发生在东北大地上一段已被人们渐忘了的历史,使得更多的人开始关注这一大规模的移民活动。然而,电视剧毕竟是艺术作品,它只是虚构了那个年代发生的故事。那么,历史上究竟是哪些人在闯关东?闯关东又是怎样形成的?它历经了怎样的过程?它对东北有什么影响? 这是上世纪90年代,吉林辉南县的乡村稻田间,人们在吃饭休息的场景。这些妇女的祖辈都是当年从山东、河北、河南等地闯关东而来。摄影/桑玉柱 山海关古称榆关,从古至今都是中国内地通往东北地区的交通要道。山海关以东,也就是东北地区,在明朝以后又俗称为关东。闯关东中的“关”,指的就是山海关。闯关东是17世纪至20世纪中国内地向关东移民运动的一种俗称,山东、河北、河南、山西等省的流民,或为生活所迫,或为关东物产所诱,筚路蓝缕地“闯关”或“渡海”前往关东地区艰苦创业。直到了20世纪30年代,由于九一八事变后日军侵占东北地区,移民浪潮才有所消歇。纵观这段历史,其移民数量之众、规模之大、历时之长、影响之巨均堪称中国移民史上最大的移民运动。 起起落落的闯关东大潮 闯关东始于满清入关之后。 1644年(顺治元年),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从盛京(今沈阳)起驾,迁都北京。就在这一年,山东黄县单文兴、单文利兄弟就来到盛京,在四平街(今沈阳中街)开了沈阳第一家商铺——天合利丝房。可以说,闯关东是伴随着八旗军举家南迁的脚步开始的。 满清入关执政,带走了将近90万人口,致使原本就是地广人稀的东北十室九空。大片的土地荒芜,原本的豪宅门可罗雀,只有盛京城等一些大的城镇,尚能见到往日的繁华。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