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次汶川大地震中,倒塌的房屋成了直接杀手,掩埋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人类赖以遮风蔽雨的房屋,何以不能提供“安全感”和保护?本社特派记者刘睿深入汶川地震灾区,采访多位国内建筑抗震专家,解析房屋倒塌的深层次原因。 我们将收集这次地震中倒塌的重要公共建筑,包括学校、医院、机关等的建筑资料,从这次地震灾害中总结经验,为日后重建提供科学依据。——国务院总理温家宝 一座座坍塌成废墟的建筑令人触目惊心,可是,在倒塌的建筑旁,往往都能看到挺立不倒的建筑。这到底是天灾,还是人祸? 北京工业大学抗震实验室里,被粉刷成白色的一幢钢筋混凝土建筑模型立在振动台上,隆隆的声音忽然传来……7度多遇、7度基本、7度罕遇、8度罕遇……加速度越来越大的地震波逐一输入,一些细微的破裂声音渐渐从模型里传出,实验此刻也进入了尾声。 中国科学院院士周锡元先生仔细检查实验记录,这些数据表明了该模型在遭遇模拟地震时功能特性未变,模拟特大地震时,结构也基本完好,是可以信赖的设计。不知怎么,我也跟着轻轻舒了一口气。 事实上,全世界所有建筑研究机构几乎都拥有这类模拟地震振动台,它们频频开动、实验,研究人员将自己精心制作的建筑构件或者缩尺模型送上振动台,去经受近乎苛刻的考验。周锡元院士说,这种考验最大的意义在于——解释过去,也预言未来。真实的地震发生了,等待建筑的将是什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