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多数人心目中,北京是很难和宜居画上等号的。相反,如果要列出北京的不宜居,也许你在中国随便找一个路人,他都可以侃侃而谈、条理明晰地为你指出一二三来。 恶劣的空气 北京空气质量的糟糕,不仅到了举国皆惊,甚至到了举世皆惊的地步。美国大使馆的PM2.5监测报告,甚至使用了“疯狂的糟”(Crazy Bad)等一系列令人瞠目的词汇。 摄影/陆岗 拥挤的人群 根据《2011年北京社会建设分析报告》,北京“城六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7837人,超过了世界上以人口密集著称的伦敦(每平方公里5437人)和东京(每平方公里5984人)。 摄影/Zhang Yu /c 中国正在经历一轮也许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市化运动。与之相伴的,是各类与城市化有关的新问题和新名词的层出不穷,“宜居城市”(Liveable City)便是其中一个。尽管进入中国公众视野的历史不超过10年,但它已广泛应用于各类城市评比,成为衡量城市发展水平最重要的指标之一。无论是在决策者、研究者圈内,还是在普通人层面,它都是绝对的热门话题,颇有些“见面不谈宜居性,便称名城也枉然”的架势。 宜居城市,顾名思义,即适宜人类居住(工作、生活)的城市。这是一个典型的“后工业化时代”概念,是在对工业化、城市化所带来的种种问题进行反思的基础上形成的。当城市化进程初启,工业化大生产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富足感和便利感是压倒一切的存在;但随着时间推移,当空气污染、交通拥堵、生活成本、工作压力等等现实问题摆在眼前时,要求“宜居”的呼声自然高涨起来。1996年联合国第二次人居大会提出“人人享有适当的住房”和“城市化进程中人类住区可持续发展”两大理念以来,建设宜居城市已成为世界潮流。对于正在体验大发展背景下的种种“城市病”的中国人来说,这个概念无疑有着特别的吸引力。 北京是宜居城市吗? 史建 建筑评论家、策展人,现长居北京 北京具有高度的复合性,只能说某些区域宜居,某些区域不宜居——决定一个城市是否宜居的标准,往往并非首先取决于基础设施和环境因素,就业机会、信息和文化往往是更为重要的考量。 天价的住房 在北京的房地产中介那里,标价上千万的住房比比皆是,只有每平方米几十万,或是总价上亿的住房才能获得天价房的称号。而标价为几百万的住房,似乎完全够不上档次,只能登上简陋的街头展板。摄影/樊甲山 耿菲琳 媒体人,原长住北京,现移居加拿大温哥华 在我看来,从气候、环境来讲,北京是不太宜居的。一个冬天雾霾不散、春天黄沙漫天、夏天酷热难耐的城市宜居吗?一个高峰期挤车基本靠推,堵车堵得人心浮气躁,上下班交通的时间成本排名世界前列的城市宜居吗?一个房价节节攀升,多数工薪阶层买不起房的城市宜居吗?人多、车多、房价贵、物价也高,总而言之,北京居,大不易。 北京,全球宜居城市排行榜中的中国内地NO.1 英国媒体《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每年都会推出一份“全球最宜居城市调查”,它被视为全世界范围内关于“宜居城市”的权威评选之一。每当这家智库公布新的“宜居城市排行榜”时总会引来颇多关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