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网-风景名胜网-旅游攻略-日韩邮轮游-自助游攻略-旅游景点推荐

旅游网-风景名胜网-旅游攻略-日韩邮轮游-自助游攻略-旅游景点推荐

崇尚教育的毛南族

http://www.newdu.com 2018-07-25 中国国家地理 2011年第08期 陈海汶 参加讨论

    “毛南人信仰多神,在宗教祭祀活动中,他们戴三界公、圣母仙、雷公等善神的木雕面具。”
    “他们编织的竹笠十分精巧,用金竹和墨竹细篾交错穿缀,构成奇妙的图案花纹。”
    “毛南族的石雕工艺远近闻名,既可以雕凿石凳、石碓等生活用品,还雕刻恢宏的石墓、精美的石碑。”
    
    毛南族认定时间
    1956年

    地点/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思恩镇
    
    王昭武
    白族,云南大理人,建国前在滇南民族地区工作,1954年毕业于云南大学历史系民族史专业。1956年参加广西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1958年任毛南族调查组组长,多次深入毛南族聚居地区调查,开创性地调查研究毛南族社会历史情况,先后发表多篇关于毛南族的调查报告和论文。参与完成《毛南族简史》的编写。
    
    石光尤
    男,毛南族,1944年4月出生于贵州省平塘县卡蒲毛南族乡摆旁简克寨,上世纪60年代初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任队长。1986年后曾任平塘县委统战部办公室主任、县委台湾工作办公室副主任。上世纪80年代初以来,自始至终参加佯僙人(即贵州毛南族)族别识别工作。主编《卡蒲毛南族民族风情资料汇编》等关于毛南族的书籍。
    
    
    培养学子蔚然成风,“三南文风颇盛”
    毛南族是广西的土著民族之一,史载为“茅难”、“毛难”、“毛南”等。至新中国成立前,毛南族已被淹没了民族成分。新中国成立后,经民族识别,1956年2月经中央确认为“毛难族”,1986年改为“毛南族”。1987年11月,在原环江县,设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迄今广西共有7万多毛南人,主要聚居在广西北部的环江县境,部分散居于周围的河池、南丹、都安等县。毛南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对外讲汉、壮语,使用汉文。毛南族居住地区虽然闭塞,但毛南人重视学习,在多处设立私塾和学校,以竭力送子弟入学为荣,培养学子蔚然成风,故有“三南文风颇盛”之誉。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更注重普及文化教育,不少人外出求学,涌现出大批人才。毛南族的文化程度,普遍高于附近各族地区。(解读/王昭武  摄影/许信尧)
    
    “下南六圩”,万人空巷
    毛南族聚居在广西环江县上南、中南、下南的数十个村,史称“三南”地区。虽属生活条件艰苦的山区,但自明清以来,毛南族逐渐向封建社会过渡,生产日渐发展繁荣。其中面积最大的下南,商户日增,形成万人空巷的圩市。因每月逢六为圩日,故名“下南六圩”,下南也成为毛南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解读/王昭武  摄影/许信尧)
    “舅权大过天”,古代母权制的遗留
    毛南族保留着一些原始遗俗,比如把舅父比作“水之源、树之根”,是古代母权制的遗留。当子女在婚丧嫁娶、兴建房屋、财产分割以及发生各种事端时,请舅父主持,按他的意旨行事,显示了“舅权大过天”的权威。(解读/王昭武)
    
    宗教祭祀,千姿百态
    毛南人信仰多神,与后传入的道教文化糅合后,在宗教祭祀活动中,毛南人借用道教的形式,头戴刻着他们笃信的三界公、圣母仙、社王、雷公、莫六官等善神的木雕面具,身穿绣花法衣,在器乐声中出场,踏歌起舞,边唱边演。他们跳的有单人的“穿针舞”、“猎手舞”、“打鱼舞”等,还有双人或多人对舞的“社王舞”、“贺喜舞”、“雷公大刀舞”等。内容各不相同,都按祭祀的故事情节逐渐铺排,忽而庄严肃穆,忽而轻松活泼,千姿百态,妙趣横生。他们的祭祀活动有的是为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有的是为驱除邪恶,驱鬼消灾。(解读/王昭武 摄影/梁汉昌)
    贵州毛南族,与广西毛南族差异巨大
    贵州毛南族,前身是佯僙人。上世纪80年代初,由贵州省民族识别工作办公室,组织对“待识别民族“的族别认定工作,佯僙人是其中之一。1990年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认定生活在平塘、独山、惠水这三县共31904名“佯僙人”的族别为“毛南 族”。1991年8月10日 贵 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平塘县卡蒲毛南族乡,这是全国第一个毛南族乡。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中国景观
外国景观
游记攻略
图集
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