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办一县事,要有一省的眼光;办一省事,要有一国的眼光;办一国事,要有世界的眼光。” ——张謇 发端于唐闸、建于张謇故里的大生三厂。如今,厂门外的河已成马路,但高高的钟楼仍见证着近一个世纪以来的变迁。 世界地图上,没有南通,却有“唐家闸” 20世纪初发行的一种世界地图上,中国的许多大城市都没有标出,南通方位却赫然印着“唐家闸”三个字。一个弹丸小镇进入世界视野,这不仅在当时的中国是惟一的,就是在世界上,当时也只有美国的黄石公园得到过这一殊荣。 如果不是状元张謇最早选中这块地方办厂,小小的唐家闸也许不会进入历史。 唐家闸,更早叫唐家坝,后来叫唐闸,离南通城6公里,周围一马平川,盛产棉花,到处是棉田,周边农家世世代代有纺纱织布的传统,水路也十分便利。但张謇1896年在这里买地时,唐闸还很荒凉,地价很低。他花了1250两银子,就在唐闸的陶朱坝一带买下约68亩地,之后又先后6次买下了140多亩。二十多年后,唐闸变成了一个繁华的工业城镇。《南通县图志》记载:1920年,唐闸人口近万户,接近5万人,通扬运河沿岸工厂林立,商业发达。老南通也形成了“一城三镇”的新格局:城区是政治、商业和文化教育中心;天生港是港口和动力中心;狼山是风景区;唐闸是工业中心,是南通发展的“发动机”。 学生在南通纺织专门学校实习。该校位于唐闸,被誉为近代中国纺织工程师的摇篮。 1922年,日本作家鹤见佑辅来南通时发现,“从码头到市内几十里间都是铺设碎石式的完善的道路,仅从这件小事,也可以窥见张謇经营管理城市的非凡本领。”中国科学社在南通举行年会,梁启超等到会,称之为“中国最进步的城市”。日本的内山完造称南通是一个“理想的文化城市”,当代城建学家吴良镛更惊叹为“近代中国第一城”。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