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称“台湾硅谷”的新竹科学园区,从25年前一个荒凉的小小农业县,一跃成为“高科技、高收入”的代名词,被大家公认是台湾经济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台湾工商时报社网络版的资深记者王仕琦以她数次采访新竹科学园区的经历,为我们撰写了这篇详尽的报道。 科学园区内的一栋现代化办公大楼 芯片制造厂内的人员,必须保持非常洁净的制造环境,这类厂房在集成电路行业称为“无尘室”,穿着的连身工作服称为“无尘衣”。 在今天的台湾,如果有人说“我在新竹科学园区上班”,通常会得到一阵欣羡的眼光。因为近10年以来,“新竹科学园区”已经成为“高科技与高收入”的代名词。 2000年,新竹科学园区的制造业总产值达到280亿美元,约占全台湾的10%;园区全年进出口贸易额超过290亿美元,占全台湾的13.1%。然而谁能相信,这些数字全都来自一处只有605公顷的土地上?据此,评价新竹科学园区为台湾经济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并不为过。 清大、交大两座高等学府与一个人才高度集中的台湾工研院,造就了新竹科学园区的诞生 如果25年前来到距离台北70公里车程的十八尖山下,看到了一片片的相思树林,就知道是到了新竹县了。虽然是农业县,600多公顷的土地上却没有几块耕地,自然也就很少见到农人耕作的身影,其荒凉可想而知。但就在这个并不富庶的地方,却同时坐落着台湾清华大学与交通大学两座高等学府,才使得新竹这个名字没有被人遗忘。 清大与交大都位于十八尖山北麓,两校只有一墙之隔。与北京的清华大学和上海的交通大学一样,台湾的清大与交大也是以理工科系闻名,只是各有侧重而已。台湾清大从20世纪70年代始,就以物理、化学及核子工程等研究享有盛誉,而台湾交大则素来执微电子专业科系之牛耳。在台湾电子产业举足轻重的很多企业家,如宏碁集团董事长施振荣等,都系交大电子工程系出身,校友们至今仍引以为豪。两校由于地缘相近、专业相似,常常互通有无、调剂余缺,就连学生到对方学校修读的学分,本校也一律承认,可谓唇齿相依了。 (责任编辑:admin) |